五月的白天有点长,太阳有点烈,夜有点短,常冷热交替。
每一年的五月印象都很深刻,这五年的五月都是抱着充满期待的心态等着中考来临,两年的五月是等生物、地理小中考,三年的五月是等八科大中考。
五月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母亲节,它看起来似乎比父亲节隆重很多,除了常规的家长群里小庆贺,重要的还有每个人对母亲更多的理解。
五月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劳动节。顾名思义,起码在这两年,对于我而言,教学方面是劳动的季节。
所谓劳动,不是常规的测验、上课,而是教研活动中的比赛,既让你疲惫又让你收获。
去年参加一个是市直的教学比赛,就是准备完整的一节课,在确定名额之前,由于两个校区,科组长争取到两个名额,粗略的挑选之后,确定了梁老师和我参赛。赛前两周教研员指定课时内容为第八章第二节《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每所市直属初中学校给1-2名额参赛,听说最低都有三等奖,于是前辈们鼓励我们积极。
任务在身,短短的十天,加上毕业班班主任的工作,进入一种慌忙的状态。
一、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一般会网上查看其他同行对本节课的大致设计,在看别人资料的过程中,会有些许灵感,也是好的。值得一提的意外收获是:我在文库中找到一份质量很符合心水的本节教学设计,文档中还留了作者电话和名字,来自福建一所初中的老师,我尝试发短信过去请教,我预想陌生人之间会是很平淡,毕竟这是缺乏信任的时代,但是吕老师她很快回复我,而且我们加了微信进行深入的交流。
针对于液体压强课堂上开头的引入以及在后期PPT的修改上,教学经验丰富的她花了宝贵的时间进行帮忙指导,感恩!
资料的来源还可以有同学、同事的帮助。参赛的选手提前抽签确定赛场,赛场当时有龙岭和愉园中学两个,我和梁老师都抽中后者。
二、实验准备
在新课趣味引入的过程中,我没有采用课本的帕斯卡裂桶实验,该实验的现象取决于跟液体深度有关,场地有限,况且是液体,届时水喷一地,这场面不够好。考虑过相关模拟实验视频的播放,但是预想到其他选手可能会有,毕竟出场顺序也很重要,还有,选手引用过多,评委老师视觉疲劳。于是,舍弃引用了潜水员为何在深水区要穿潜水服,进行问题引入,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大部分的学生在录制课现场相对于比较紧张,问题式讨论引入,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从生活的现象出发,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
引入仅仅是课的开端,简单直接即可,最重要是教学程序,也就是实验探究的过程。实验课最怕就是乱,乱分为老师的思路乱、学生手忙脚乱。实验过程中孩子放手做实验,紧张感几乎没有,容易吵闹,或者操作前没听清楚老师所讲的要点便心不在焉,跃跃欲试,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最终实验探究目标不明确,拖延时间。一节课40分钟,实验过程控制在12分钟以内相对较好,因为后面还有实验的结论和习题演练。这些作为上过实验课老师都会想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远不止一人,教师作为主导,要把控全场的纪律和学习的导向,做起来并不容易。
在真正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前,必须先让学生了解液体对于容器的底部和侧壁存在压强,口说无凭,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想到了用PVC管,管口加橡皮膜(气球),第一次兴致勃勃跟五金店的老板买了一米的管,实验一试,管口过小,装水后橡皮膜形变现象不明显,于是,又跑下楼跟老板买要长度更长、管口直径更大的PVC管。由于日常经常跟老板买煤气等,老板很有耐心,帮我找不同的管口,我跟他说了大概的实验目的,最终选到合适PVC管。感谢大叔!
为了让孩子能在探究深度的影响因素时实验方便,提前一天通过科组老师联系到了孩子们的班主任,提醒孩子带刻度尺,方便测量金属盒到水面的深度,准备充足总是有备无患。
为了孩子实验操作更规范,孩子们第一次使用U形压强计,常规的课堂一般是播放教材里配套的讲解视频或者当场教师演示操作。按照个人看法,前者简单但是普通,后者相对常见,而且整节课下来,就显得老师说话太多,想有点与众不同,于是提前几天在教室录了我来讲解的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3分钟压强计使用操作的说明,特别是当天放在讲台桌子上的塑料容器出现了裂痕,底部不停在漏水,我站在讲台上不停提醒要讲得细致流利一点,又鞭策自己讲快一点,不然水都流光,而且已经放学了,帮我拍视频的学生我想让她早点回家,于是,录视频时我有点紧张,NG了三遍……🤦♀️
常规的赛前几天,都会在自己的学校进行试课,准备很不充分,出现的bug很多,当天评课的前辈们给了很多建议,于是又回归做实验和敲键盘,由于时间比较紧,仅试一次课。
赛前一天我和梁老师到愉园踩点,过去的还有一起比赛的不同学校老师,愉园的同行为选手现场准备很充足,提醒我们参赛的选手们注意诸多细节。我们在试PPT播放的过程中,几位选手发现点击超链接无法打开视频,于是我进行现场链接,居然能重新打开,欢欣雀跃。
三、上课现场
真正比赛是2018年的5月8日,我抽到时间是上午。上场时间相邻选手之间只有正常的课间10分钟交接,不同班的学生过来上课。按照提前准备的思路上课,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总结如下:
1. 起立仪式小插曲。我的常规思维是:刚上课老师先说“上课!”,学生便会站起来说:“老师好!”,然后老师再说“同学们好!请坐。”
小插曲是:我说“上课”之后,后排的评委老师和所有学生都站起来,但是学生迟迟没有开口问好,脑海里一群乌鸦飞过……突然闪现了记得以前上网看视频课时,貌似看过有老师先问好,然后是孩子。尬了5秒之后,想着将错就错,于是我先打破僵局“同学们好!”,孩子们响起了洪亮真诚的声音“老师好!”“请坐。”我舒一口气,缓和一笑。
2.超链接播放失败。前面写到踩点时欢欣雀跃现场链接可以播放,后来回家后又修改PPT,重新设置了链接,但是呢,上课时没办法链接,还好,退出PPT后找到了视频文件,真是又尬一次。说白了,那台电脑设备只能用它来设置操作,赛后老师说电脑是新安装的,有些还没有完善。也怪我自己粗心大意,忘记踩点试播时的事情。
3.内容过多过难。估计这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实验探究完毕之后,我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此外选择的练习题为纯计算题目,难度相对初学者偏大,时间所剩无几,导致后面相对过于紧促,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同时老师没有时间引导性总结知识点。
总结可得,在一节课内,完成重要的教学目标即可,对于后面的公式以及计算,可以留到下一个课时,过满则亏。
四、感触成长
今年的五月来了一场说课比赛,结果估计渺茫。与去年的讲课不同,通俗一点,说课是15分钟内,主要讲怎样设计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没有学生在场。而讲课就是一节课,全班学生参与,真真实实的40分钟。
每一次的锻炼,请教同行,又能观摩在我后面出场选手的现场,收获颇多。忙碌的时光感受晨与夜,时针都走得很快,打瞌睡就用冷水洗洗脸,回来指尖继续触碰键盘。人往往有任务时,更多是睡得晚,却又醒得早。每次准备比赛,都打印说(讲)课稿。趁着早读时间,学生在教室里读书,我在走廊背稿,捋清思路。也许,这就是互相陪伴吧!
每个人寄以最美好愿望的回报,但是往往非你所愿,因为总有人更努力。于是,把经历当作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经验。小菜鸟,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一步一步接近小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