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的脱口秀被叫停这件事上了热搜,本人也说自己是被小人陷害。
开始以为只是标题党,一看截图,果然是苦主本人。她是个有什么说什么的人,做出这种回应也不奇怪。让我最奇怪的是,一个有透彻觉悟的人,怎么会因为工作不顺利的事情就发声鼓动粉丝跟着撕逼。
为什么我觉得她是一个有透彻觉悟的人呢?
事情是这样的,十来年前吧,那个时代并不如2017年信息通畅。即使凭着零星的资讯,也对她充满钦佩。
一个对自己性别不满意的人感到非常痛苦,在舆论不是很友好的环境下,顺从自己的心理性别做个手术改变那些天生的不满意。这种行为不但很勇敢而且很率真。
完全接纳自己到这样的地步,也不是只有普通心理承受力的人可以做到的。更何况她不是一个没有牵绊的人,她有自己的事业和热爱。
这种理论应该不难理解,比如:
一个母亲婚姻不幸福,但她为了孩子而继续过着不开心的家庭生活。
一个上班族想要辞职看世界,却因为可能会在明年得到的升职而打算再看看。
以上这些比如从本质来说都是温水煮青蛙的行为。
结果很明显,青蛙死了而不自知,最终没有得到它想要的蛙生。
所以,如果说只是一时冲动的处理自己的痛苦,她不会现在既是一个妻子又是一个母亲,还有一嗓子爷们腔。
插个题外话,金瓶梅不知道几个人认真看过,里面的大太太吴月娘是书里难得终老的人。她的整个人生只有在西门庆死后,才开始有了精进。树倒猢狲散,曾经坐在高楼上的官太太最终落得卖丫头卖小老婆、辛苦带的儿子出家、自己下灶做饭、和小厮拼火过日子。她在忍着巨大的压力和不甘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在安静的思考。因为她难得隐忍和心计,使她成为了书里难得的人。
金星也是一样,有难得之经历,成难得的人物。这里面对生存的参透和对世俗的觉悟也并不平庸。
这么说来,是不是很棒的一个人?但我要说,不是。
讲真,我还挺爱看脱口秀或者人物讲坛类的节目。
以前看《锵锵三人行》,后来《都嘟》或者《晓松奇谈》几乎一集不落。就是算不看,听得也很起劲。
但金星的节目我确实没有完整的看过,可能是小时候朱军的节目看多了,有了免疫。只要是明星谈话式访谈,我就受不了。
太叨逼叨,节目的质感过于表演而缺乏有效内容的输出,偶尔看过几个她节目的片段。有的话题虽然体现了她宝贵的人生阅历,充满生活哲理,却也没有吸到我这个粉丝。因为她的节目定位就是娱乐,整个节目和《奇葩说》一样充满了浓郁的眼球效应。
这类型的节目被叫停不是很正常么?就是娱乐嘛,干嘛这么认真呢?不管是什么原因,也没必要上纲上线,更何况是一直打着优雅、通透牌的金星女士。
说小人陷害,如果不是昙花一现的撕逼前奏,那就是说她已经把一档娱乐节目成功上升到了属于她的高阶人生事业。
且不说在某种价值观的引导下,金星就是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抱着巨大的执念。如果真的爱的不行,并决定不屈不挠的继续爱下去,完全可以优雅的处理。就像她平时穿着旗袍或者晚礼服一样,落落大方,眼神坚定的继续她的脱口秀。这个世界发声的机会这么多,吊死在一个电视台上是不是有点狭隘了?
换一个方式重新开始,是你的依然是你的呀,干嘛要开启这么不圆滑的方式来应对呢?
况且节目被叫停过得也真的不是只有金星一个人。
高晓松做《晓说》很多年了,忽然不明原因的停播,后来改做《晓松奇谈》。讲的好好的,忽然有一集,高晓松自己说节目因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叫停,纵然千般不甘心,但至少他很从容。没多久,之前停播的《晓说》又开始了。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两个节目都是一个路子,高晓松换汤不换药的用他的方式继续讲他那些熟知的天下事。
《百家讲坛》是个老牌节目,刘心武曾经被邀请去讲红楼梦,当年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因为他讲的内容太不适合当时的主流了,本来预定的集数在他讲到一半的时候,就被红学家联合叫停。对于讲师和观众都是多少唏嘘和遗憾。可是,刘心武多年之后人家卷土重来,继续讲。不但列举了红学研究权威周汝昌先生一家的研究成果,还把他当年没有讲完后面几部分继续讲完。而在停播期间,刘心武基本沉寂,并没有太过于发声。他说的是,“我尊重你们。”你说他非常开心么?我认为并没有,不然他也不会在节目里面调侃一些反对者的时候说“我喜欢精读,您喜欢粗略的读,我也给您作揖。”
看明白了自己却看不明白世界。
这样的明白也是有点偏执了。
因为对世界的不理解,所以常常才想怼回去,显得那么爱撕逼。
可是眼看天气就越来越冷了,撕逼又不保暖,干嘛要费神做这个劳什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