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个微笑都让我沉醉,你的坏,你的好,你发脾气时撅起的嘴……”这就是我眼中的孩子,每一位孩子都是可爱、调皮、最美的小精灵,孩子的一颦一笑,孩子的喜怒哀乐,就是生活的调味剂,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眼中的孩子,每一个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亮点。
刚开学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把不想入学的想法藏在心里,有的在表面,表面哭的孩子适应能力更强,内心一直有想法却不表达出来,反而表达出来带乖巧才更让人心疼。
我们班有这样几个孩子,或许在他人眼里,她是内向的,她是不敢说话的,她是胆怯的;但在我眼中,她是活泼的,她是坚感情细腻的,她是勇敢的。造成如此大反差,原因是什么?不是旁人雾里看花,也不是我夸大其词。误解的造成,是你还没有走进他的心,没成为他愿意倾诉的“朋友”。而我眼中的他,或许更为真实。
妈妈说,因为有了二宝后对她带关爱变少了,宁愿不出去玩也要粘在妈妈身边,如果有什么事没有如他所愿,就立刻哭个没完没了。这种情绪,年龄小的时候觉得可以理解,可是慢慢长大了,对于各方面发展来讲还是不好,不能总是动不动生气,就是一点都说不起,说他两句脸就沉了。每天孩子来幼儿园,妈妈都要做好久带思想工作,比如说:“你今天要乖啊,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不要跟小朋友吵架,你已经长大了,不能再哭了……”之类的话,可是孩子一脸不耐烦。这是大家眼中的她……
起初,我也和大家一样,看到了她这些行为表现,并且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我的疑问和好奇心,我试着慢慢走进她的心。我决定,每天都要抽20分钟来和孩子愉快的交谈,并认真地倾听;在平时,我也利用休息时间和她妈妈沟通,和她交流沟通。
当我与他一对一接触时,我和她聊小伙伴,聊动画片,包括让她去回忆今天的一天,自己则是安静地倾听。慢慢地,我觉得她的心在逐步打开,愿意开口说话,愿意把她拼好的积木、不开心的的事与我一起分享。就是这样,我看到了真实的她……
在旁人看来,她是个胆小、内向,不敢与人交流的孩子。其实他是个大胆、外向,愿意与人交流的孩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吃饭时摆碗盘。刚开始她连饭桌都不去,甚至哭着去了饭桌也不愿意吃饭,鼓励吃饭也不行。后来我在摆的时候她举手并且过来和我说,想要摆碗勺。这是大家没想到的吧?更没让大家想到的。后来我和她开玩笑也能笑的很开心,不在内向羞涩。
在我眼中的她也是个勤劳、主动的孩子,从生活中的点滴就可以反映出这一品质。
所以说,你看到的并非是事实,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观察。只有走进孩子的心,你才能看到真实的她!
小四班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