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能言善辩独当一面,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其中的付出,都能在孩子的言语上展现。
一日关于“呵欠”:
“妈妈,不讲《白雪公主》了嘛,瞌睡靠死来了,都打了两次呵嗨了。”“瞌睡靠死都来了,打了两次呵欠了,那就睡吧!晚安,妈妈爱你!”“是打了两次‘喝嗨’,姐姐说的‘喝嗨’!”“四川话念喝嗨,普通话念呵欠。”“喝嗨,就是打喝嗨!”说完,宝贝还一阵笑哈哈!妈妈想再继续这样,肯定没办法睡觉了!过了一会儿,以为她肯定睡着了,结果她虽然躺着没动,但还是睁开眼睛的!妈妈只好假装睡着了,其实瞌睡真的来了!
尤其是最近,妈妈总会比宝贝先睡着,大“囧”一个啊!
妈妈精力好的时候,就能耐着性子给宝贝解释,精力不好的时候,也就只能打马虎眼了。事实上,妈妈是不希望打马虎眼的!不然会恶性循环的!
一日:关于“裙子”
“妈妈,你好美!”“真的啊,谢谢宝贝,可是你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妈妈穿裙子吗?”“穿裙子好漂亮,花花裙子!”“宝贝喜欢妈妈穿裙子啊?”“你有裙子,我也有好多裙子,虽然你穿的睡衣,但是还是好漂亮!”
PS:妈妈穿的是睡裙/害羞
“宝贝穿裙子也漂亮,无论穿什么都漂亮,妈妈都喜欢!”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便似乎成了日常习惯!
是什么时候开始,宝贝就可以跟妈妈对答如流了呢?又是什么时候宝贝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了呢?
一日关于“姐姐”:
宝贝跟爷爷视频,“爷爷,你那里有哪些人呢?我去了学校,学校里有好多哥哥姐姐,我特别喜欢哥哥姐姐,我最喜欢我的大姐姐了,大姐姐讲不来故事……”
记得有人问宝贝有姐姐没有,是这样回答的:“我有姐姐,还有我的大姐姐。”
原来,在那么小个人儿心里,还有亲疏远近之分。谁对他好,他的心里一目了然!
一日关于“上学”:
“我不去上幼儿园,那里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宝贝把能够念的人都念了一遍,但我们坚持统一战线,“无论如何,小朋友都是要去上学的。”“那我就要哭。”“哭是没用的,你想一下,哭能够解决问题吗?”
也许,那么一个小人儿是会自己主动思考的!
每一次,虽然念叨着不去上学,但从未真正抵制过。嘴上说着,脚步还是不停地赶着去学校。今日,总算比较开心而主动地给妈妈说:妈妈再见!
如今,算是步入正轨,见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便能马上切换至上学状态!
一日关于“假装”:
旁晚的散步活动必不可少。
妈妈没有带手机,没有带钱包,当然,排除觉得拿着东西累赘之外还有一丝故意的成分在里面,还有一丝宝贝的要求在里面:妈妈,你不能带手机。
眼看着宝贝奔“摇摇”大步而去,妈妈在内心准备说辞。可却并没有派上用场!
宝贝接连着爬上几个“摇摇”玩了玩,没有投币。最后在一个叫做“蓝色精灵”的摇摇那里待了很长时间。
宝贝脚踩着踏板轻松跨上去,小身板打得笔直,然后煞有介事地转动一下“方向盘”,假装从衣服的口袋里掏出钱币放进去,有时还假装钱币未能扔进去,又重新来一次。启动“开始”按钮,嘴里数着“一、二、三……”,“目的地到了。”又下来,假装是下车,如此再三,乐此不疲。有时下来就对妈妈说:妈妈,给你买的山楂或者给你买的面包……还学佩奇边吃边喂“鸭太太”!那神情,那动作,萌得不可方物!
一日关于“礼物”:
小区楼下又开了一家店铺,专门卖电话手表的。
宝贝跟着几个小朋友一起进了小店。大家都挤着贴在橱柜玻璃往里瞧,宝贝没有跟大家挤在一块,而是选择了比较宽松的一个地方,站在那里看了看,然后出来了,“妈妈,我给你买了一个礼物,是电话手表,来,我给你带上!”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宝贝在家,也经常拿一个袋子,装些东西在里面,说出门买东西去了,还特意叮嘱妈妈不要乱跑,他马上就会回来!
一日关于“保护”:
小朋友还小,不太会过集体生活。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推”,“拉”,“拽”,“掐”,“踢”,“打”等事件。
宝贝不喜欢别人靠近,当小朋友靠近的时候,便会条件反射般地迅速给予“反击”。该怎么办呢?
“宝贝,他们是不是你的好朋友啊?”“是。”“那你喜不喜欢跟他们在一起玩呢?”“喜欢。”“既然喜欢跟他们一起玩,就不能伤害他们,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现在你长大了,就可以保护他们了哦!”
后来,果真收到了成效。
好朋友被欺负,宝贝会站出来同仇敌忾。玩伴之间,和谐了很多!事实上,宝贝是更小的那一个!而宝贝很多时候,就像个更大的孩子。
孩子:无论你将来长大成什么样子,妈妈都希望你快乐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