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课堂的教学智慧与教育理解—黄爱华小学数学精英教师培养四节课程工作坊(成都)”活动于我校举行,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教师,能有幸参加这样高水平的听课议课教育探究活动,我感到非常幸运,能看到这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况,听到敬仰已久的专家剖析,不仅仅使我丰富了教学素材,更对今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展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上午,模块一“0—6年教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分析”是由两位教龄分别为一年和四年的老师带来的,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从她们身上找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作为青年教师所饱含的教学热情,以及对于课堂管理的重视。两位老师带来的课程都充分体现了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呈现出很精彩的课堂。希望我也能和她们一样,永葆教学热情,努力探寻成长方法,积极进取。
下午由黄爱华老师带来的《24时计时法》一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教学大家,黄老师在课前以一小段微视频为载体,配合“工作纸”让学生对24时计时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列出了本节课的两个大问题:1.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分区别有哪些?2.为什么人民会采用24时计时法?让学生思考,并将所想记录下来。这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对于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有了一定探究。这堂课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黄老师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和对于学生生成的反馈抓取。围绕本节内容展开的讨论在围绕两个大问题时,黄老师又进行了充分挖掘,在讨论得出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三大区别:有没有分段,数字有没有重复,需不需要加说明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三点谁最重要。这一点让我明显感受到专家对于教学立足的眼界之宽广,明白了课堂上如果合理规划利用时间可以挖掘到很深的点,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是很有益处的。此外让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对比青年教师的课堂,我发现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管理上已经不需要用到口令、表扬等等措施了,他们是利用课堂教学本身吸引到学生的。最后由台湾中央大学的王绪溢教授带来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数》专题讲座,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中常常被弱化的“工具”的重要性,这也引发了我对于今后教学设计的思考。
今天的活动结束,受益满满,期待明天能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