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强调过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论独立思考》一文中他这样说过:
“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真理只是粘附在我们身上的假肢、假牙、蜡制鼻子,它顶多就是通过手术植皮安装的假鼻。但经过自己思考而获得的真理,却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是真正属于我们。思想家和书呆子学究的区别就在这里。”
关于这两者的区别,我们也可以作一个比喻:一个亲自去过某个风景区的人与一个只看过该风景区地图和相关介绍的人。我们都有过外出旅游的经历,很容易就能想象出这两者的区别。
自己思考得来的智慧,就如同从根苗长起来的大树,而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或者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则仿佛丝瓜藤,只能攀援在别的树枝上。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东西方大思想家们都如此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要去思考就行了呢?非也。
对此,孔子这样说道: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儒家另外一个大思想家荀子也有类似的表述,他在《劝学》一文中这样写道: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孔子和荀子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结合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他们强调的是要学思结合,学思并进,最终要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一个人如果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成为书呆子学究;如果只思考不学习呢?就是闭门造车,成为一个空想家。
怎么样才算融会贯通呢?就是要有自己的主见,而且还能够运用自如,能够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从而产生智慧,能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现实问题。
要争取成为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书呆子学究。学到的东西要自己验证,自己思考,自己悟,把别人的话作为自己加工的材料,而非记忆一大堆概念。
对于热爱学习的思想家,哲学家尼采是这样描述的:
“即便他们所见所闻与他人相同,他们也能从普通的事情中轻而易举地发现教训与提示,并发现填补思维空隙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的每一天都点缀着解谜与获得知识的乐趣,过着极其有意义而又充实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世界永远都不会让他们厌倦。他们就好像身处热带雨林的植物学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