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3 今天分享我2023年读完的第3本书
【书名】《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
【作者】中岛孝智
【耗时】2小时32分钟
【类型】个人成长
【与书结缘】之所以会阅读这本书,是因为《认知觉醒》里,周岭老师关于早起的话题,提到了这本书里4点起床的观点,并且说道深受影响。出于好奇,所以研读了这本书。
【本书简介】 本书完全挑战人们的时间观念!作者中岛孝志提倡扔掉闹钟,睡到自然醒,半天做完一天的工作,有充足时间和充分条件开辟赚钱副业,重获钻研兴趣爱好的大把时光。
虽然作者提出三分天下、人生两季的观点,实际操作会有困难,但是对于如何把控时间,还是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下面聊一聊最触动我的几点:
1.“成功人士”与“不成功人士”之间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人都是有向好的心理和愿景的,所以别人身上的好习惯,大概率都是能看出来的。
比如有些人非常自律,做事总能提前做好规划,按预期完成;有些人总是充满干劲儿,想要做的事,就会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有些人思维逻辑很缜密,言谈间总能直击要害;有些人情商高,不论和什么样的人来往,总能让人十分愉悦,愿意与之深交。
但是大部分人看到,就只是看到而已,最多感慨几句,就揭过了。
前两年上班的时候,我一直有个困惑:那几年我在考证,因为目标比较清晰,时间也卡得紧,所以一贯不太自律的我,也能坚持早起看书。后来果然很顺利,要求四年内考完四科,我第一年只有一科差2分,第二年就通过了。
成绩出来后,很多同事向我请教经验,本来就很热衷于分享的我,把自己走过的路,都总结告知大家,真心希望大家都能考的都会,蒙的都对。
我真心觉得用心备考,其实不难。但是很奇怪,那几年里,公司再没一个人考过。
看到这句话,仿若醍醐灌顶:其实大家都只是听听而已,从来也没真的想学。
再反思自己,其实也有一样的毛病。
我很羡慕和敬佩公司一位中层同事,不论接到什么样的任务,总能很快给出执行方案,而且总能按照预期进展完成。
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她都是个极度自律的人,170的身高,体重常年保持在105斤,哪个月稍微重了0.5斤,都能通过数据对比看出来,还感慨几句吃多了。
但是不管多羡慕,多敬佩,那几年我也没能学到分毫她的自律。
可见“不成功人士”是大多数,我自己正是其中一员。
幸运的是,看到这里,我已然有了改变,从此刻开始,仍是好时机。
2.我为什么要坚持“早上四点起床”呢?
这是为了在上午完成所有工作,在下午开始新的工作。我总是在上午完成别人交给我的工作(过去的工作),然后在下午开始铺垫新工作(未来的工作)。
其实这个观点最触动我的,是关于时间的观念,太过与众不同。
每天都会有很多想做的事,结果兜兜转转,又最终败给了时间:我要带娃,所以没时间;我要做家务,所以没时间;我身体不舒服,所以没时间;我和朋友约了聚餐,所以没时间。
根本原因在于,没想分配时间来做这些事。
但是作者提出4点早起,把中午12点作为分界线,上午和下午分别处理过去和未来的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或许真的做到上午8小时,和下午8小时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把本职工作限定在上午,增值工作安排在下午,是一个很棒的思路。
比如我每天日更,其实挤一挤,是能在上午完成的,但是容易松懈,专注时间太短,所以经常拖到下午,再想看看书,看看课程,时间就很紧凑了,不得不感慨时间不够用。
3.健康的成年人大多是1.5小时快速眼动睡眠,1.5小时非快速眼动睡眠,不断切换。最初的两个单位时间,也就是睡着之后的三个小时中,会进行高质量的睡眠(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熟睡)。之后则是浅层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的组合。
大家也可以试试看,这样一来就根本用不着闹钟了。熟睡后的第一个节点是3小时后,下一个节点则是4.5小时,之后是6小时,最后是7.5小时。换句话说,如果在这些节点起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反之,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这段话最打动我的,就是丢掉闹钟几个字,因为我觉得设置闹钟,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即便睡了7-8个小时,因为被闹钟打断睡眠,我还是觉得精神不佳,整个人很疲累。
所以看到这段话后,我真的尝试关掉了闹钟,细致地体会生物钟的感觉。发现时间节点真的很准时。我一般3小时都会醒一次,醒来比较普遍的,是6小时的时候。
所以最近我还在调整生物钟,尽量早睡,想逐渐把来醒来的时间提前。
最后,阅读完本书后,列出3条行动清单:
01 回顾最近正在学习的三个好习惯,月底复盘学习效果;
02 尽量把各平台日更的工作,安排在12点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