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孩童时代的我们期盼过节,尤其是春节,它有着传统文化深深地烙印, 还承接着人与人之间最柔软最隐秘的情感。在家家户户贴对联,剪窗花,放鞭炮那一刻,我们的情感得以释放,所有的悲苦,所有漂泊流浪的无依无靠之感在那一刻都得以释怀,我们欢呼,我们为中国呐喊。而如今,节日变得和往常一样普通,只是假日很长,我们为此高兴。
前些日子的中秋我正好读到朱自清写的一段话:“这年头人们行乐的机会越过越多,不在乎等到逢年过节;所以年情节景一回回地淡下去,像从前那样热狂地期待着,热狂地受用着的事情,怕只在老年人的回忆,小孩子的想象中存在着罢了。”感同身受啊,还记得过去在姥姥家过中秋节,院子被月亮照得明晃晃的,斑驳的树影,我们的影子在月亮地照耀下显得格外迷幻与美丽。空地上摆一个长方形的木桌子,上面放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和月饼,我们看着垂涎欲滴,偷偷想要拿,可姥姥说那是祭月的,不过祭完月可以吃,我们高兴得不得了。大人们忙着做饭,忙着祭月,我们在院子里你追我,我追你,时不时停下来看夜空中的月亮和星星,当时只是觉得夜空真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想枕着夜空睡觉。大人们忙完了,我们就一起吃着饭和月饼,闲聊一些家长里短,也说一些我们的未来,也说一些很有名的古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年的中秋,我是在家里过,可却没有了那时的氛围,没有了院落,没有了抬头就能望到的夜空与星星,没有了当时很隆重的祭拜,没有了当时的欢声笑语,有的只是一百多平方米的小屋,和隔着窗户外黯淡的夜空,有的只是手机和偶尔的三言两语。就像朱自清先生说的一样,如今的人们不再像过去一样了,今天想要做什么,立马就可以做,没有物质条件的限制,没有时间空间的阻隔,每一天都如同过去的节日一样幸福,那么节日的来临对我们又有何意义,不过是一个假期罢了,不过是存在于我们孩童时期的回忆里罢了。
不知是为中国科技交通互联网的发达感到高兴,还是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黯淡感到忧虑,深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得就必有失,却还是希望人们在科技如此进步的今天,多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不要让时代越久远,传统却越渐消失,不要让物质基础越来越好,精神世界却渐渐失了方向。
我想,未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会在,人们的喜悦之情还会有,可能当我们俞走俞远时就会发现,我们离不开节日里的祝福与温情,离不开节日带给我们的那一种浓重的乡愁情结和深深依恋祖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