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盛夏,骄阳似火。空军特招入伍的近千名地方大学生奔赴广水,集中在原空降兵15军第44师入伍集训。
在那里的三个月,当真是度日如年。那时我们熄灯后夜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长夜漫漫何时旦。唯一让我们期待的,据说如果天气条件允许,会安排我们观摩一次跳伞表演。
说到跳伞,十五军在全军赫赫有名。空降兵嘛,据说上自军长,下自普通一兵,甚至连炊事员都会跳伞。有一件事当时我们在宿舍争得面红耳赤:炊事员跳伞的时候要不要背一口锅,以便第一时间为大家埋锅造饭。现在想来甚是可笑。
还记得观摩空降表演那天,天高云淡,阳光耀眼,飞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一架、两架,远远地在空中盘旋。我站在山坡上仰面朝天,期待英雄降临人间。
那一刻,时间凝固,呼吸停止,天地间仿佛只剩下飞机、伞花和我。一朵,两朵,三朵,最初是一个白色的圆点,忽然在某个瞬间灿然绽放,仿佛一朵朵莲花盛开在蓝天白云之间。再一眨眼,伞兵的身形已若隐若现,呼啸的山风从耳边划过,驾着五彩祥云,我的伞兵天神般从天而降。
山坡上呐喊声尖叫声响成一片,伞兵甫一落地,我们这一众女兵已顾不得矜持蜂拥而上,拉住袖子争相合影。刚刚经历生死一跳的伞兵有些不知所措,黝黑的脸上汗水涔涔,不知是装备太厚,还是忽然见到这么多热情如火的女兵吓得心跳加速。队里有个大胆的女兵竟张开修长的双臂,硬生生将小伞兵环腰抱住,吓得伞兵慌忙挣脱,落荒而逃……
一会儿功夫,山坡上的伞兵渐渐多起来,每一个伞兵身边都围满了争相合影的人群,伞兵微笑着配合我们的热情,然后动作熟练地折叠好自己的伞包,列队离开。这其中,还有几个瘦小的女兵,真不知那么重的伞包,她们如何背得动,当第一次从千米高空纵身跳下的时候,会不会害怕,想起妈妈。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大家忽然都不说话了,喧闹的山坡忽然寂静起来。这些可爱的战士年纪比我们还小,也就十八九岁的模样,但每天的训练强度和风险却比我们要大得多。听说跳伞训练中常常会发生意外,同一个车去,却不一定能一起回来。
前几天和一个学生通电话,他所在单位正是更名为空降兵军的原十五军。说起第一次跳伞时的恐惧紧张,他已经可以一笑置之了。他说,我已经跳过一百五十多次了,当你在几千米的高空俯瞰祖国的锦绣河山时,会油然而生一种保卫她的使命感,这种感情纯粹自然,发自肺腑。爱国之情不是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出来的,当你看到她的美好,就不能忍受她遭到外敌的侵犯。为了这万里河山,为了这幸福安宁,我愿意为祖国跳伞千次万次,直到我老了,跳不动了。
也许有人听了会觉得在唱高调,有点像空洞的豪言壮语,可是我相信大部分军人会有和他一样的感受,也和他一样,随时准备将自己的一切交给祖国,包括灵魂,包括身体。
军旅作家魏巍曾经写过一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的英雄,是和平年代默默奉献的普通一兵,是像小伞兵一样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人民子弟兵,不是他们,还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