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谁没几个经常借钱的亲戚,常借常还,好说,借了不及时还,借钱的时候真纠结,借多少,啥时候还,有没有利息,这钱借出去了我能收回的几率有多少,我能承担多少收不回来的风险,我借钱了我自己有急用怎么办?我急用跟他要钱会不会伤到关系……
人在不同阶层,被借钱的等级档次不同,小学中学的时候,几毛钱,高中的时候几块钱,大学的时候几百,毕业之后几千几万,甚至如果做大买卖,可能是几十万几百万周转……
小时候还流行大锅饭,有钱大伙一起凑起来买辣条吃,凑着凑着到了后来变成了必须出钱集资,不爽,好像被“要钱”了;
初高中,出去吃个饭,有男同学侠肝义胆,随便请大家一起吃饭,女同学仗着性别优势,不掏钱,理直气壮“借钱”,不还的那种;
跟同学一起去拍证件照,竟然逞能告诉人家,我一起付账吧!这是什么操作?现在想想也是黑人问号脸?尴尬,总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大方,实际上小气的要死……
再后来上大学,生活费不多,一借钱实际上都会影响自己生活吃饭种种,有人来借钱,当然就希望能准时还,不过事情偏偏也不是这样,或许借钱的人有难处,或许只是因为借钱的人没意识,但是等人还钱的日子真的煎熬,你能不能还我钱啊,有个好朋友就因为这件事,关系变得很尴尬,很尴尬……
工作之后,更尴尬,常年不联系的亲戚们,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在离家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就能被准确的想起我,或许有存款?长得真香!小到几百块,大到几万块的周转,次数多了之后,我气急败坏,找到妈妈理论一通,能不能告诉家里人,我过的很穷!!!
人们常说,借钱有三,病了,上学,或急用,更有救急不救穷的说法,当遇到别人来找自己借钱的时候,也第一时间想的不是自己,而是面子问题,不借,跟我生气了怎么办,觉得我小气怎么办,第一时间把自己分裂成别人,而不是自己。
我们中国人历来就是,大家庭大锅饭,太重人情,你有难我必须义无反顾帮你,我自身难保也要帮你, 不然我就是不够义气,不够仁义,我就是自私,当然心里还有一点,自己终于被需要的成就感,窃喜,帮忙,无话可说!
到我们这一代,大概都少了这种义薄云天的社会气息。借钱被坑的几率是不是少了?没有,看这个微博调查⬇️
实际上借钱的我们,总抱着人会还我钱的好心肠,可惜,善良总是容易被轻而易举的忘掉,你的底线破了也没关系的,可以继续破,你就成了被赖账活性炭,不希望来什么就来什么。
如果这人是个赌徒,不借钱他可能跳楼,你怕你自己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借不借在你,人走到这般田地,一般都是咎由自取,只有自己承担后果,才能痛定思痛。如果十足忍耐,可能会变成压死你的最后一个秤砣。
我总觉得,在借钱面前,一定划分清楚,朋友、亲戚,各种关系里,人情归人情,借钱归借钱,要借钱,写清楚字据,留好转账记录,如果借你钱的人是个更加替人着想的人,或许他还会给你利息。理论上这么说,但写字据这个事,就不好操作,人情社会还没变成一个契约社会,说一并不是一,难,真难。
当然,知道可能会坏账,但是还不写字据的人,可能下次他还会哭着来找你,我的钱没音信了怎么办,那么,你只能说,谨记教训,别有下次了。
坚持过今天就好!下次尝试写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