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句话用在刘翔这里我觉得应该这么说:子非翔,焉知翔之痛。无意打扰刘翔的清静,现在的他才是幸福的,我确信。也不是借他的大名拔高立意。
我只是想说,没有断过跟腱的人,不要妄断美国医术可以完美修复。当准备全力一搏时,伤痛会毫无征兆地袭击你。有多大期待就会有多大无奈。反复的出现相同的状况,神都会受到暗示。除非不是人也不是神。
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也会成为负担。
运动是健康之美,心灵的健康同样重要。刘翔作为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他有困扰却没有迷失。再重要的比赛比起健康,不值一提。神首先得是人,人所欲者平安幸福。所以他在2008年及之前的另一个赛事表现出来的无奈和超然是我所喜欢的。是的,很帅。虽然也很想共沐他披着五星红旗绕场的荣耀,但是作为男人我更希望看到骨子里的傲气和勇气,看到成熟的中国人。
如果刘翔这样的110米栏选手,像乒乓球运动员一样多,我们就不会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人身上,来臆想亚洲人的大腿和非洲人一样健美有力。人与人会有差异,人种和人种之间也会有差异,尊重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真正健康的向着更快更高更强进发。
我们也看到很多曾经的冠军,在离开竞技场以后的悲惨和落寞,除了比赛他们什么都做不好。生命真的献祭体坛了。
与竞技体育相似的还有我们的教育。
曾经很认真的相信过一句话: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么准确地戳中了中国父母的痛点,多么完美地营销。这句话的价值现在可不只是一字千金了。
这句话里的“我们”其实就是耳语,轻轻告诉你:是你,是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的孩子起跑慢了,你家孩子就赢了。
为什么要抢跑?为什么我的孩子必须赢了别人的孩子?我们在玩一个什么游戏?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为什么非得要孩子在前一百米拼尽所有的力气和兴趣?这样合适吗?这样的结果是谁想要的?
有没有见过马拉松比赛时大家下腰蹶腚抢跑的?优雅的飘过终点线才是胜者,能够跑到头儿的都是人生赢家。
再来说说起跑线,自从有了这个说法全国中小学生的爸妈都不淡定了。仔细想想原来真的不同,乡下与城市不同,河北与北京不同,五环和二环不同,太多不同。在纠正之前,折腾出来的那些个事刺激了太多人的神经。虽然有那么有毒食品,有毒空气,有毒水等等事件反复刺激,但教育这根神经还是如此敏感脆弱。那些个“相关部门”真是个不打不成材的孩子,浪费了爸妈们太多精力和财力。
自由从来都是要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实现,不平等使得人人自危,过度焦虑,囯民渐渐失去优雅的天份,苶呆呆两眼无光。孩子盯着教科书和分数,不谈梦想。如果非得说有,那就是,我要上某某校!你看多么的同质化,工业化,机械化。
我们需要未来的科学家、画家、文学家,也需要未来的战士、工人、农民。这就像我们不能只靠核武器来巩固国防是一个道理。
可能有朋友会说你那是一己之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也认可。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自由。
自由的种子只能从自由的土地里面发芽。一群被禁锢了的灵魂,是盲从的,无意识的。这样的情形越多越可怕。精神缺席的世界,喑哑冲动,芜杂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