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最近很热的一个词,在国家推动大众创业的过程中,很多有想法的人都置身于创业的洪流当中,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真的适合去创业呢?反正目前我肯定是不适合的,但是有一个小故事,在做招聘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一个卖招聘网站的销售精英,嘴皮子很溜,做事很拼,业绩在他们公司是属于销售冠军,每个月也拿着很不错的薪水,他在我的眼中就属于应该会在这个行业踏实干下去的人,但是在上个月看他朋友圈动态的时候,发现他自主创业了,震惊之余,也跟他聊了几句,聊天过程中看的出他对现在事业的坚定,最终选择放弃一份相对高的稳定收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觉得在原公司老板给的薪资他个人觉得太低了,他觉得在打工这个阶段,他已经看到了玻璃顶,唯一冲破的办法就是该自己去闯出一片天空的时候了。在对他的佩服之余,也有所思考,每个人上班打工都是属于正常的时间买卖,在正常的时间买卖的阶段当中,我们都是在不断的努力提高个人单位时间的售价也就是在追求时薪的涨幅,并且将长期处于这个阶段。既然是处在这个阶段当中就必须对这个阶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个阶段当中每个人时间的价格总是时而被低估时而被高估,并且终将被低估,因为单位时间的市场售价无论如何都是有玻璃顶的,一个销售冠军给公司带来的利润与公司给予的薪酬是永远无法匹配的,当这种人确定自己的价格被过分低估之后就大部分会选择开始自主创业。
如果说正常的时间买卖,从提高单位时间售价这条路走到创业去买别人时间来为自己打工这条路太漫长的话,其实还有一条精明的时间买卖道路,就是一份时间售出多次。最好的方式就是生产内容,本质上属于内容制造的比如出书、唱片、动漫、演唱会、拍电影等,都属于精明的时间买卖这个个人商业模式。正常的时间买卖模式核心在于提升自我的技能来变现,例如考证,考研等;而精明的时间买卖模式的核心就在于必须要善于发现和满足消费者以为的刚需,运用产品思维来理解,就是你的产品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刚需,即使付出再多的时间进行打磨,品质再高买的人也不会太多。比如战狼2的空前成功是由很多综合因素构成的,比如同期没有特别优秀的国外大片上映,导演主创拼命精神等,但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片子本身满足了大众的刚需,对国产超级英雄的刚需,对优秀国产大片刚需等等;而现在市场上浩浩荡荡的知识付费浪潮也是为了满足日益增多中产阶级对知识焦虑,同时又没有时间跟精力好好看书的刚需。说完大的方面,从个人角度来看也是同样的道理,无论是要打造个人品牌还是个人写书,都要深入的研究消费者以为的刚需,普遍的被以为的刚需其实大多数人都看的到,时间管理的刚需,操作类干货的刚需,情感类的刚需等等,这些刚需小白怎么去写或者怎么去研究呢,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从起步到成长的困惑与自己的寻求答案的过程记录下来,通过什么方式去解决,哪些问题暂时没法解决也可以通通记录下来,既然站在专家角度能写的东西都被写的差不多了,那另辟蹊径从一个小白开始写反而更能解决更大多数人的刚需,实用的经验积攒的多了,自然就成了别人的需求。
总结,正常的时间买卖终究会遇到玻璃顶,在正常的时间买卖之外我们可以试着去进行自己的精明的时间买卖资本的原始积累,将两个方式并联,提高成长效率,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