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锢之祸
东汉的皇帝,从汉明帝刘庄的孙子和帝刘肇起,都是幼年即位。小娃娃当皇帝,不会管理国事,只好由皇帝母亲皇太后临朝听政。皇太后重用娘家人帮助管理国家大事,历史上外戚当权。
皇帝长大后,不愿做傀儡,受外戚摆布,就让自己身边的宦官当亲信,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宦官把外戚打下去后,他们也把持朝政,拿皇帝当傀儡,外戚又利用皇帝对宦官的不满,卷土重来。这样东汉朝廷出现了绵延不断的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的斗争。
宦官当权,为非作恶,比外戚更坏,做官不再需要学问,只要有门路、会拍马屁就行。宦官集团的黑暗统治,不但遭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反对,也遭到中小地主出身的太学生的反对。世家豪族出身的河南尹李膺、太尉陈蕃,跟太学生领袖郭泰、贾彪等结成好朋友,逐渐形成了一个反对宦官的党派。
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桓帝接到诬告李膺等党人谋反的信,桓帝下令逮捕了李膺等二百多党人。窦皇后父亲窦武想利用党人打击宦官,上书给桓帝,桓帝一面觉得岳父说情,一面又不最得罪宦官,就采取折中办法,下令赦免李膺等党人,驱逐回乡,禁锢终身,永远不许再做官。这就是第一次的“党锢之祸”。
在第一次“党锢之祸”的第二年,汉桓帝死了。窦皇后与窦武商议立桓帝侄子、十二岁的刘宏即位,就是汉灵帝。窦武封为大将军,陈蕃拜为太傅,窦武、陈蕃下令免除了对党人的禁锢令,把李膺等几个为首的党人请出来做官,并暗地里密谋诛杀宦官。
宦官曹节、王甫要挟汉灵帝,逮捕窦武。窦武利用大将职权,发兵讨伐宦官,宦官指挥防卫宫廷的虎贲军和羽林军抵抗。一场武装夺权的斗争展开了。窦武名义上是将军,可办事没有魄力。陈蕃、李膺等都文弱书生,根本不会打仗。最后宦官取得胜利。
宦官得胜后,开始全国各地大肆搜捕和杀害党人。几天工夫,被杀、被流放、被监禁的党人就有六七百人。所有党人和党人学生、父子、兄弟,凡是做官的一律免官,驱逐回乡禁锢终身,永远不许再做官。这就是第二次的“党锢之祸”。
两次党锢之祸后,东汉的政权又一次被宦官集团所控制,政治越来越腐败了。
黄巾大起义
宦官和外戚争权夺利,使社会不安定,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加之,各地水灾、旱灾和蝗灾不断,民不聊生。农民被迫打出造反旗号,开始聚众起义。东汉政府对各地农民起义进行残酷镇压,可是农民反抗的烈火是扑不灭的。当时民间流行这样一首歌谣: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汉灵帝时候,爆发了波澜壮阔的黄巾大起义。
黄巾大起义是张角领导的。张角是太平道的首领。太平道是道教的一派,他们信奉中黄太一之神,以《太平清领书》作为经典,宣传“黄太平”思想,认为只有到了太平时代,人们才能不愁吃穿,过无忧无虑的日子。张角本人懂点医术,常常免费给农民治病,病治好,就劝人家参加太平道。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今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一带),太平道信徒很快就发展到几十万人。
张角制定了“苍天己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十六字起义口号。“苍天”指东汉,“黄天”指起义军要创造的天下,甲子是年号,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他们预定这年的三月五日,八个州同时发动起义。
在预定起义的前一个月,济南起义军中出了一名叫唐周的叛徒,向政府告密。起义的消息泄露了。政府下令逮捕并杀害了张角手下最得力的弟子大方渠师马元义,在洛阳受牵连的被害者一千多人。政府还下令逮捕张角,张角得知消息后,派人通知各在教徒,立即发动起义。
叛徒的告密虽打乱了起义的日程,但并不能扑灭起义的烈火。各地太平道接到张角的命令,三十六万立即同时起义。起义军用黄巾裏头,作为“黄天”标志,因此称黄巾军。
起义军每到一个地方,就焚烧当地的官府衙门,攻打豪强地主的坞堡,捕杀为非作恶的官吏和地主。
东汉朝廷派重兵守住洛阳和附近关口,又派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隽率兵四万镇压黄巾起义军。黄巾军的顽强抗击,可惜张角得病死了,弟弟张梁料理哥哥张角的后事,放松了警惕。最终,被政府军镇压了下去。在黄巾军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农民起义军,也纷纷起来跟地主阶级斗争。
(陪伴营2022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