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熊猫的有趣段子非常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家的关注点总离不开一个萌字,看遍整个地球,明明武力值爆表,咬合力、掌力仅次于北极熊,奔跑速度在海拔两千米高度的山地依然如风驰电掣,却偏偏靠卖萌为生的动物也只有熊猫了,上到七老八十,下至黄口垂髫,谁不喜欢那群穿着黑白潮流色的家伙?发份问卷调差调查,恐怕得到的回复中,不喜欢熊猫的人比熊猫还稀有呢。
满心欢喜地一个人去看了《我们诞生在中国》,然后满心欢喜地回到家,片中的珍稀动物不大能记得滚瓜烂熟,唯一能唤起心里最强烈的喜爱之情的还是永不落伍的黑白大熊猫。
这片子不是第一部旨在记录科普的影片,在此之前,国内外已经为保护和宣传熊猫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做出了很多相当精良的片子,纪录频道也放送过不少,比如《熊猫回家路》,《美丽中国》,通过纪录片来向普通人科普毕竟效率不高,至少在年轻人眼中,电视的地位正逐步被手机电脑取代,于是,在网络科技更发达的今天,直播成了让熊猫接地气的最好途径。
成都大熊猫基地面向年轻观众开通了熊猫日常直播间,每天的直播最高峰在线观众人数高达上万人,大熊猫饲养员们,粉丝称他们为熊猫们的奶爸奶妈,他们怎样照顾熊猫的起居,怎样给年龄不等的熊猫喂食,怎样帮助熊猫孕育后代,怎样用活泼朝气的四川话钓猫,这些从前没有展现在人前的幕后,通通搬到了人头攒动欢呼迭起的台前,让现场和屏幕前的游客们都能亲身感受到大熊猫的可爱,以及大熊猫族群生存繁衍的不易。
也有人嫉妒地问过,熊猫生下来有什么用,还要浪费一批人才去关怀他们?再说,适者生存是天理,要灭亡的动植物,人为的插手和帮助他们延续发展不是干扰了自然法则吗?
乍看这个问题似乎有理有据,其实提问者只看到了法理,却忽视了努力适应法理的大熊猫,若是换做一个暴脾气的大熊猫爱好者,他大概会兜头扔回一句“我看你生下来也没什么用”。
身为国家大宝贝的熊猫,不仅仅背负着珍稀动物的金牌子,他们背后代表的正是对所有珍稀动物来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试想,如果连适应性极强的熊猫都保护不了,那人类还能保护什么动植物呢?
“熊猫的环境适应力极强,当熊猫被人类驱逐以后,逐渐适应了环境,其中一部分发生的基因突变,改变食性,以素食为主,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熊猫,而和熊猫同时代存活在中国的犀牛就没能撑到现在。
熊猫交配困难根本原因就是熊猫种群的减少超过了熊猫自身繁衍所需要的种群中个体数量的阈值,当栖息地高度萎缩,生存竞争极端剧烈,种群个体已经减少到没有成年熊猫“社会”来教育新生熊猫交配和养育的时候,熊猫种群数量自然趋势走向灭绝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自然资源,其中对土地资源的大规模改造和利用造成了熊猫栖息地急剧萎缩,熊猫是高等杂食动物,肉类是其主食,养育一只成年熊猫需要数量巨大的资源,当资源开始匮乏,人类活动导致熊猫被驱逐出其原有的栖息地,种群数量就开始不可逆转的减少;人类需要动物的毛取暖,人类需要动物的皮做皮甲,人类需要动物的牙齿、骨骼、角做祭祀等等,以上种种需求造成了包括亚洲象、亚洲犀牛等动物全部灭绝。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成为造成这些动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只有照顾好这群食肉转食草的大宝贝儿们,人类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保护生存环境重叠的其他珍稀物种,等到卖萌为生的大宝贝儿们吸引的注意多了,人为制造的保护伞可保护的范围才能无限延伸扩大,最后惠及其他濒临灭绝的稀有种群,这就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