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人们也从最开始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轻松、方便,逐渐变成了“害怕被人工智能代替”的焦虑和恐惧。毕竟,比起机器来说,作为人就有很多先天的限制,比如生病、疲劳,需要吃饭、睡觉、情感沟通等。所以,如果只是简单、重复性比较高的工作来讲,机器/人工智能则具有绝对的先天优势,这是人所不及的。
更何况近年来,人工智能不断升级,逐渐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中,甚至在无形中开始取代人类。相比传统人工点餐,人工智能点餐的效率更高,而且可以全年无休;相比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所做出的分析更高效和理性;相比文案人要构思、想很久,才能写出的文字,人工智能只需要输入关键词、要求,即可快速形成文案……这些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们的焦虑和危机感。那么,自己到底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如何在人工智能的时代里,找到一条更适合的发展途径,成了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格雷格•沃姆撰写的《本能优势》一书,就是以“本能”为核心,研究人类如何借助4C力,即觉悟力、好奇心、创造力和合作力,在充满变化的当代,更好的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的优势,增强竞争力,减少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
一、测试自己被替代的可能性
不能否认的是,现代社会中的人工智能的运算速度要远远高于人工,而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推动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所以,如果人类一直原地不变,结果就只有被淘汰。
想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紧随时代潮流且保持一定优势和价值,我们就需要了解,有哪些部分是可以被替代的,哪些是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优势。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找到一张空白的纸,分出5~10个区域;
(二)列出你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任务。以我自己的工作为例,包括分析产品卖点、制作用户画像、构思产品文案、沟通协调其他部门等;
(三)然后给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任务打分,10分代表“已经实现了自动化”,5分表示“处于中间不确定状态”,1分表示“基本不可能实现自动化”,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打分。比如,我日常工作中写产品文案的这一部分工作,就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就打10分;
(四)找出那些5分及以下的任务,看看这些技能是否足以支撑一个职业,帮你提升职场竞争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需要通过“4C”,好好思考下一步的职业规划;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可以利用“4C”,进一步提升我们自身的优势,将其放大。
二、如何利用4C更好的在当代生存
其实,不管是在职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是生活里,我们常常忽略了人的本能,在受到威胁或遇到危险时,这些本能就会被发现、激发。同样的道理,在人工智能的刺激下,4C的价值也会更加突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好它们,放大个人能力,实现成长!
4C包含了觉悟力、好奇心、创造力,以及合作力,它们是我们与人工智能重要的区别。现实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企业、领导们,并不希望我们拥有这些能力,所以他们会严格压缩我们的时间,让我们忙碌起来,按部就班的做好自己分内、领导吩咐的事,最终的结果,就是忘记了自己还有这些能力。
所以,为了降低被替代的风险,也是为了唤醒这些能力,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如何激发4C潜能,帮助我们提升个人能力。
其中,我总结了4个很简单,可以即学即用的方法:
(一)多问“为什么”,寻找生活、工作的意义
懂得问“为什么”是人类的专属特权,这是人工智能不会做的,而我们要不断强化这件事,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获得满足感,激发行动力,同时为自己的行为附上使命感。
(二)掌控生活,给自己设置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作者推荐我们使用“5小时法则”,就是不论我们有多忙,每天都空出至少小时用于学习,保证每周至少有5至10个小时花在学习上,这也是成功人士一贯的做法。
(三)学习和体验新鲜事物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一旦陷入“常规、固定……”的节奏中,人就容易躺在舒适圈里,走不出去。因此,列一个“新体验清单”,将那些想做,却没做过的事列出来,找个机会将他们一一实现。
(四)抓住弱关系,建立合作
在《价值共生》中,陈春花说:“在数字化时代,关键是看你与谁合作。”懂得与他人合作,也是人与人工智能的最大差别之一,我们要抓住合作的机会,利用合作,实现“1+1>2”的效果。
透过《本能优势》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了4C使用的方法、功能,以及它们存在的意义,同时,我们也能更准确地对“人工智能”的存在有所了解,并做出判断。理智点说,人工智能对于人类,并不仅仅代表着威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类,是个人成长的助推器。让我们知道,如果不进步,不想前进,那么,最终的命运只有被替代。
因此,激发人类本能,更透彻的看清楚现状,以及更好的发挥个人优势和价值,这才是这本书存在的意义,也是我们在今天和未来要做的事——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