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叙述性线索:剧本化和凸显的力量》
元认知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在应对不同挑战,困境的时候通过及时地审视并调整自己的思维策略从而做出最合理的对策。
该书第一章介绍元认知的基本概念,获得的手段,大脑的基础,获得后的状态(自我觉察);第二章分析元认知的心理基础:心理化(将外部感受,观察内化成内心的认知,尤其是对于自己的认知)和意向性(感知他人内心状态的能力);第三章告诉读者每个人的认知思维,人格特性是可以被重塑的,强调人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的训练掌握元认知的能力。第四章则提供了一种具有实操性的获得元认知的手段:重新叙述。
上一段就是在重新叙述之前三章的内容,即跳出来审视自己是否真正内化了之前的要点和认知,这正是第四章的核心内容。
一. 寻迹叙述性线索
当我们在阅读一本书,学习一门新知识,应对一个挑战的时候,输入的信息通常都是非常杂乱无序的。直觉自己似乎掌握了,一到应用的时候,才发现漏洞百出,无法从容应对。这是一种对于“自我”的认知失调。这让我想到了某些“武术大师”在在擂台上的窘态。其实,无需嘲笑他人,多数时候,我们对于自己在各方面的认知都是失调的。比如,试评述自己在本专业/行业的知识构成,能力层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于自己仅仅具有一种大概的认知,比如中等偏上,偏理性,偏内向等等。这都是一种直觉上的大致评估。属于隐性的知识/认知。只有把这种“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我们才能获得一种更为切实的认知,也才能获得元认知。其实现的策略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这也是“费曼技巧”的核心所在。你只有在向他人/自己复述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觉察出自己认知中的盲点,断点,从而完善自己的认知,并进而优化应对的策略。
这种叙述的过程,就是将完善之后的认知内化的过程,也就是作者讲的将“关于自我的脚本内化”的过程。
二. 叙述凸显“自我”
叙述的过程也是一个凸显“自我”的过程。当我尝试重述之前几章内容的时候,就是一种凸显“自我”认知的过程。反过来,如果仅仅是通过摘抄的方式列出每章的内容,’我‘这个角色就消失了。而元认知强调的就是对于“自我”思维,认知,情绪,学习工作效率等等大脑状态的审视,一旦失去了“自我”这个中心,其根基将不复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更有效的阅读笔记是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所作的总结,而不是简单的摘抄。
三. 重新叙述本质上就是一种“反馈回路”
就好像学校里的测试一样,“重新叙述”的目的也是帮我们觉察出自己的知识和认知盲点,从而扫除它们,构建一套更完备的知识和认知框架。所以其作用就是提供反馈。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即便你不想,也会有不停的大小测验给你提供有效的反馈。一旦进入了自学的阶段,独立解决问题的阶段,有效的反馈信息极少会自动的跑到你的面前,那么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惯性,偏见,思维的泥潭里,最终把自己的生活搞得狼狈不堪。所以越是进入了独立应对的时候,越是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及时的反馈,从而准确地把握并调整自己状态,思维,和行动。“重新叙述”就是这样一种既有效有便捷的手段(既可以是语言上的,又可以是文字上的;不过行之于文效果更佳),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
这让我想起来了一件为人人所鄙夷的事情。据说当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之后,发现清宫里面明明库存着当年英国使节赠送的洋枪洋炮,但是在和他们打仗的时候还是用的老一套的鸟枪土炮。我相信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肯定不会让那些洋枪洋炮在库房里积灰的。但如果将“重新叙述”和元认知比作那些洋枪洋炮(取其对于加强自我的价值),那么又有多少人敢说自己没有让它们在库房里积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