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接触到“巴塞罗那”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懵懵懂懂地陪老爸看大大小小的足球赛。当初叱咤风云的梦之队是我最喜欢的球队,其中10号的小罗是我心中的MVP,没有之一。那时候没什么零用钱,还省吃俭用存起来买了他的成长记录DVD和满桌有关他的摆设。于是,12岁还是男孩子头的我悄悄地立志要长头发,为的是2008年世界杯能留着跟他一样的卷长发,坐在电视机前通宵看他踢比赛!
现在回想,我其实不太明白当初自己怎么想的......别的女孩子都是为了心仪的男生留黑长直,我却是为了这个目的去留长发,还一心要凹这个不羁的造型!哈哈,大概从小就是一朵奇葩吧。
这回的欧洲行,很可惜没碰上任何的足球赛。假若能在诺坎普球场看上一场赛事,那会是毕生难望啊!只能把这个放到下一次的旅行清单上。
带着这十几年的小情结,我终于来到了我曾经幻想过无数次的巴塞罗那!
关键词:高迪建筑、自由海滩 & 美食
米拉之家 Casa Milà
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里面有米拉夫妇居住的主楼,对外出租的楼层,介绍高迪设计的博物馆,带有奇特的烟囱的天台。到达米拉之家时已近黄昏,所以我们直奔天台抓紧机会享受最后的一丝阳光。一出电梯,面前的画面出乎意料:"外星人们" 触手可及,他们有的三个成堆,有的五个成群,有的在展露微笑,有的在深思片刻,形态各异流离于高低错落、极富动感的天台上,这是整个参观中让我最流连忘返的部分。
巴特罗之家 Casa Batlló
这来源于一个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公主与龙展开了搏斗,用剑杀死了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它献给了公主。高迪的灵感来源于此,我们可以看到十字架、龙身、骷髅、面具等的元素。就这样子把童话搬到了熙熙攘攘的加西亚大街上,这大概就是西班牙人浪漫与奔放的体现之一吧。
圣家族大教堂 Basílica de la Sagrada Família
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高迪将他的晚年投入了教堂的建设,直至73岁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我们去的时候,还能看到顶部好几个吊机。原来建设进展非常缓慢,仅靠个人捐赠和门票收入维系,中间又受西班牙内战干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间时断时续。
我们连续2天都经过这个教堂,可是门票都卖光了。(所以大家记得至少提前2天网上预订门票啦)登顶的门票有点小贵,但是当知道了这是教堂建设基金的主要来源之后,还有什么理由能让我不进去?希望8年后,高迪逝世的百年纪念之时,我能准时到达真正看看竣工后的你。
Park Güell 奎尔公园
这本来是富商奎尔在巴城西北荒野处筹划的高级住宅区,没想到一栋都卖不出去,最后只建好了公共设施部分,无奈地变成了公园....但因为炫目的碎马赛克拼贴和童话一般的糖果屋而闻名于世。瓷砖碎片、玻璃碎片和粗糙的石块,用最便宜的建材创造出最华丽的姿态,我猜这可能是高迪的趣味实验之一吧。
高迪在公园的粉红色宅第住了25年,据传他当时不允许情侣到自己的公园谈恋爱。这位充满着浪漫主义,能把自己对童话世界的全部幻想都投射出来在这公园,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建筑设计的艺术家,我没法想象到底是什么促使他走到这个让人难以接近的地步呢?
巴塞罗那大教堂 Barcelona Cathedral
这是一座很传统的哥特式教堂,长眠着巴塞罗那的守护圣女Saint Eulalia。她是罗马帝国迫害基督徒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圣女,年仅13岁的她不愿背叛自己的信仰,毫不畏惧走上了刑场,最后受到13种死刑刑罚,包括滚刀筒、割乳房、钉十字架、挂铁钩和火刑等,最后被斩首。这故事让也作为基督徒的我无法形容内心的沉重...
哥特区 El Gotic
穿过了巴塞罗那大教堂之后,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哥特区。这里是巴塞罗那最具魅力的老城区,错综的狭窄街道,让你避开兰布拉大街的喧嚣繁杂。如果不是因为身边熙熙攘攘的游客,真的有穿越了行走于历史的感觉。
Montgat Beach 自由海滩
本来想去Ocata的,网上的攻略说不错,但是后来联系上我的西班牙朋友,他强烈建议Montgat。在两者间纠结的时候,我们决定再问一个当地人的意见:当时帮我们做咖啡的服务员吧,他脱口而出地说了Montgat!
这个海滩干净又安静,而且离巴塞市中心只有30min的距离,乘坐R1火车到Montgat站即可。刚到的时候,我睁大眼睛看了再看才敢确定面前的两个阿姨是裸露着上半身的。跟我朋友确认了一番才知道原来这沙滩上有一部分是nudist area(裸体主义者区域)。其实我个人很支持 “天然/裸体主义”的看法,那是回归到大自然的其中一种方式。我觉得每个人都不应该因为自己的高矮肥瘦或者约定俗成的美丑标准而感到自卑不安,衣服其实相当于社会阶级,当你能脱下了,或许会更少地考虑个人的财富、地位、种族和性别,从而学会更加尊重自己、他人以及大自然。
享受着日光浴的时候,听到不远处传来的吉他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一胡子大哥坐在他家阳台朝着海弹着《Africa》,这歌来得真是恰到好处!这个海滩真是处处充满着惊喜!
兰布拉大街 La Rambla
商贾、游客、小偷、街头艺人全都在这里粉墨登场,繁华度可见一斑。匆匆忙忙走过这大街,很多游客走累在露天的餐厅坐下,点上一杯Sangria桑格利亚汽酒,别有一番滋味。我最喜欢的就是那街上的食市,摆设琳琅满目,可整齐好看了。
这里有很多很棒的街头画家,其中有一家是我们大陆同胞摆的,我没有讲价便买了他的一副画,法哥嘟囔着说我做采购的怎么对价格这么不上心,在这条街就应该讲价。我也没解释什么,算是一份小小的支持吧,毕竟作为一个艺术家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离乡别井二十多年了。
一段小插曲
4年前在广州的朋克演唱会上,他是乐队的主唱兼贝斯手,而我是观众。缘分使然,就这么认识了,这些年还保持着联系。纠结了好久,最后一天告诉了他:我在他的城市,有机会见个面吧。因为他是我曾经喜欢的人,得跟法哥好好交代一番,还好法哥很尊重我。最后短暂地见上了一面。他头发短了,没怎么变,还像以前一样充满朝气,遇到什么事都是嘻嘻哈哈的;一边做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一边经营着自己的潮袜品牌American Socks。在他的坚持下,参观了他的工作室,看着他脸上不自觉流露出的那份自豪,真替他高兴。短短的20分种的相聚,很难清楚感受到他这几年经历的酸甜苦辣,只可惜我并不属于这座梦中之城 - 巴塞罗那。
就像电影《曾经》,或许多年后,也会想起这曾经的一段美好。在最无聊无助的时候,遇上一点点能够温暖慰藉心灵的东西,短暂的陪伴彼此,重新点燃对生活的激情。
Treasure the things you can't get.
和美食谈个恋爱
我有两个朋友游历了大半个地球之后最终在巴塞罗那定居下来,我问他们在这里适应得如何。他说,还没有养成10点吃晚饭的习惯,但是每周下班后去3回Tapas Bar吃喝拉撒3小时倒是很容易就习惯啦!一句话概括当地人对Tapas Bar的狂热程度。
很可惜,我那几天不是想去Tapas Bar的那种氛围的餐厅,可能是刚从法国南部的乡村出来有点不适应,所以都是去了比较经典安静的特色餐厅。西班牙的食物质量可以跟意大利的媲美,这大概是“天赐”的赞美吧!
这家叫做 Raffaelli 的意大利餐厅十分惊艳!特别是那个微型小比萨,既创意又有水准。
这是米拉之家附近的一家融合了日本口味的西班牙餐厅(名字没记下来),出品也是相当不错,很适合素食主义者。
西班牙很出名的小吃 - 小油条churros,配上浓郁的现做热巧克力舔着吃,那味道一下子把我带回那个狂吃甜食而毫不畏惧蛀牙的美好童鞋年代!
我梦中的巴塞罗那,希望我们很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