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下午,炙浪袭人。操场及四周仿佛是一口被同学们相聚热情炸开的火锅,校园四处都是三五成群聊天合影的身影。
一个瘦削的身影从小车上下来,略微含背,缓缓而来。白T恤,黑裤子。除了发际线有些后移,他的音容笑貌一如从前。
“邓老师,好久不见!”我曾经想象过冲上前拥抱他,但想到他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夫子,只得作罢。
“您还是那么瘦!”
“哦,这一点就是几十年都不会变的了!”邓老师温和地说着,坐到树荫下的石凳上和我们聊起天来,不时和过来问好的同学应和着。听说了我们现在都从事着和美术无关的工作,邓老师不免有些惋惜,但言辞里还是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感到欣慰。
没一会儿,邓老师来了兴致,“去我们现在的美术室看看吧?”
“我们都去吗?”几个同学惊喜地问?
“都去!上车!”邓老师一边开车一边骄傲地给我们介绍校园里他的手笔——校友亭的木雕画“清清流溪河,巍巍风云岭”,学宫前的棂星门……
到了教学楼,邓老师又兴致勃勃地向我们展示现在功能齐备的美术课室,“现在学校对美术课很重视了,大手笔投入,整层楼都是我们的。我们现在有5位美术老师了。准备考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免费在这里练习,随意布置自己的用具,画具、材料都是免费的。现在学生更幸福了,当然,要求目标更高,术科和文化科都必须考上一本。”
20年前,学校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我们美术生的绘画材料,都是邓老师个人资助的。
组委会召集师生合影,我们要和大部队集合了。邓老师感叹:“我在从中教书38年了,青春都奉献给它了,校长都经历了八任。”
是啊!高中毕业20年。走过的是我们的青春,也是老师们的青春。
我曾多少次想起那些平凡又可贵的师长。1999年3月底,我们三个美术生在楼上练习,楼下老师和同学们轰轰烈烈地举行着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一曲《满江红》荡气回肠,吴老师的歌声震惊四座。总喜欢对我们诵诗寄语的李级长。为了让美术生参加一模考试去和美术老师争辩的熊级长。既严格又幽默,孩子王一样的明星班主任董Sir。
晚会上,组委会的同学说,这天是谢老校长73岁的生日。原来,那位曾天天在团星村条石路上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老先生已年逾古稀。同学们一起录下了生日祝词,欢呼燃爆了会场。到场的老师们一个个轮流激情澎湃地发言。我曾以为,老师的最大骄傲,是弟子三千,个个拔尖。然而MISS李说:“看到你们今天幸福的笑容,我就觉得当时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师之所以为师,此也。
老师的教导我们求知,同学的陪伴和帮助更启发我们的心智。我曾多少次感慨,没有当年的小伙伴的帮助,就无法成就今天的自己。相伴三年甚至六年的老同学,虽然今天肚子凸了,头发少了,眼纹多了,名字和人都对不上号了,但是抢话、斗嘴、打趣、互怼,放心吧,谁会计较对不对?这里没有成败,不拼演技,只有花名和记忆。
回到家,我在微信给邓老师发了一张照片,拍的是高考前夕他抄写给我们的复习笔记。邓老师回复:“哦,这是我在20年前为辅导高考生而写的,作备考用,当时考虑到考生资料少,写点资料让学生听完讲解,看完示范,让学生带回去再温习一下用的。给你们那些是复写的,原稿还在我处呢。相当于讲义,总之,作为老师也是用心良苦的,你保留了20年难得啊。我现在讲完课后用微信提醒学生,现在都用信息科技了。”
20年前的幸运,让我们遇到了这样好的老师和同学。师生情,同窗情,既厚重,亦轻快。
今天,从从中,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