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6 麦子 麦田的怪圈
(友情提醒,阅读本文需要花费大约5分钟)
又是好长时间没有写文章了,有的时候没有写东西的素材,有的时候只是不想写。回顾之前的一些写作经历,发现好多思路是在写作的同时出现的,也就是说,事先你是不知道你会写出多少东西的,至少我是这样,所以,有的时候逼着自己去写。
之前自己写的一些文章被评论说太过于理性和冰冷,少了一些幽默感和人情味,总结原因,应该是由于工具书或者社科类的书看到量占了绝大多数,所以自己的写作风格会往自己输入的最大的种类那方面倾斜,反观自己的阅读经历,由于视野的缺乏,最开始阅读的目的也就是想要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量,所以选书或多或少就会被这种思想左右,不过好在大学时候时间较多,也看了一些人文类的书籍,不过好在现在意识到了这些,也就是我说的某一个阶段会有一些特定的倾向,特别是刚工作的时候,特别倾向于工具以及职业规划等类型的书,我想这可能是理科生的通病吧!现在,也开始加入人文类的书籍摄入了!
然后就是发现演讲和写作是非常不同的,它们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就有不同的时间延续特性,简单点说,就是演讲是沿着时间的延续,内容是在不断递进的,有的时候你之前讲的东西会对你之后讲的东西有羁绊,并且加上人人都为了达到一个想让大家觉得前后一致的预期,所以一层一层的递进的同时,你得飞快的调用你所储存的,你之前说过的,还有你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就变得难的多。而写作不同,大多时候你是一个人独立完成,可以修改,可以查询资料,没有人会催促你,即时性不会那么强,并且你还可以用各种好看的排版方式来呈现你的内容表达你的逻辑。所以,总结两者来说,演讲的难度大于写作的难度,但是不是写作就没什么用了呢,其实不是,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了一种非黑即白的极端状态,不允许中间以及灰色地带的存在,这是狭隘的。就传达的受众面以及内容的深刻程度,写作又是演讲完全不能比拟的,他便与传输和分享,能深入,全面的表达一个观点以及论证的过程以及与其相似的事件的发展过程。在现在的社会中,演讲和写作成了互为支撑的方式,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通过不同的场景,来区分和切换这两种表达的方式,并且试着达到两者都可以兼顾的终极状态。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及体制下,其实时更注重了写作方面的能力却十分缺乏演讲方面的技巧训练,这可能与我们内敛的国民性有关。在国外,这项能力是一项核心能力,在从小的教育中就是被贯穿以及培养的,所以你总可以看到一些外国人是那么自信的说着自己的故事或者争取自己的权利等。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外向型的表达或者说能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却是越来越重要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逻辑也早已远去,我也意识到了自己欠缺这一点,对于演讲能力的训练我看了很多书,当对于演讲来说,书本永远只是理论,唯有实践才是王道,之前麦田的怪圈的推荐经常就是60s的语音分享,只不过绝大多数是有文稿的,所以锻炼的也不够,所以现在,比如说一个复杂的事情,能用语音的我就会尽量用语音给他讲好,讲全,至少是让对方能听懂,这不,前两天我又试着录了一段7分钟左右的脱口秀说教育,就是完全脱稿的说的,感兴趣的朋友回复关键词“脱口秀”就可以听到这段脱口秀了!
又啰啰嗦嗦了那么多,今天就说到这儿!祝安好!
末尾福利:点击文章末尾左下方的阅读原文就可以看到往期文章的整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