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面前,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
一切都在改变,比如购物、比如生活、比如工作、比如旅行……
没有一个行业能躲开人工智能的冲击与改变……
昨天与一位北师大的教授在798艺术区偶遇,谈起了关于艺术是否能被人工智能改变的问题,
他的观点是“艺术与历史类文化产品最难被人工智能改变”,但是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自己的观点怀疑,因为昨天就是一场“人工智能对文化的改变”的专场论坛,
也确实,艺术是最难以用标准与数据来衡量的一个区域……
比如,你能复制莫奈的《睡莲》的神韵吗?比如你能复制文天祥那种民族英雄的气节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句吗?
这个几乎就是不可能,因为每一个人的思维与感悟都可能是随机的……
这也代表着人类的最高层次的智慧——创造力与感悟能力。
未来的结果真的可能是这样吗?——人类的创造力与感悟能力永远不可被超越……
有时换个角度可能就是另一个世界的发现: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深度学习能力,进而形成机器(计算机)自我的判断与垂直逻辑分析能力。
这当中的核心是:
一,大数据。
二,深度学习。
三,自我判断。
四,垂直的逻辑分析。
说白了,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智慧的极其初级阶段,非常像孩子小时候的牙牙学语,然后再与大人交流,进而在上幼儿园,再上小学,在上初中,在上高中,在上大学,走向社会,自己创造自己的世界……
也就是说,按着现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只是在初步模仿人类在某一个方面的学习能力与判断能力,
而真正的自我跨界能力的生成与举一反三的感悟能力,目前的计算机不可能具备,
反过来说,如果计算机在大数据搜集的基础上具备了跨界自我学习能力与感悟能力,可能就会出现类似人从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而量子计算机具备这种可能,目前的计算机只是工具式的芯片点位计算,每台计算机可能有着几兆的点位,而这些点位非常初级,只是程序化的人类设置,
可以在一个垂直的状态下以机器的方式超越人类:比如汽车可以一小时二百公里,而远超越人类……但是,汽车需要人类驾驶或赋予它不同的技能,不具备自我创造的能力……
而量子计算机在量子纠缠状态下的随机计算能力,非常像人类大脑的脑细胞的随机感知,
一旦一台量子计算机具备了超过一千个点位的设置,那么一台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可能就是一个人类大脑的结构,但是在感知能力上相当于一万个人的大脑……
那么,到那时的人工智能的创造能力可能人类就无法预知,因为人类无法知道一个把一万个人大脑集合在一起的创造力与感知能力……
也就是说,量子计算机必然超越人类大脑……
那么,人工智能必然超越人类……
但是人类智慧的悟性,人工智能也许永远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