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isher
闲聊
昨天晚上,和朋友吃饭,他说有一部央视片子让他印象特别深刻,名字已经记不太清了,大致内容讲的是一群大学生毕业后,想留在城市里打拼,但最后由于各种原因以及来自生活、家人的重重压迫,最后不得不踏上返乡之路。
我还没有到那一天,但是我似乎能够感觉到那种被迫离开的无奈、伤感,甚至是不甘心,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思考
于是,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留在一线城市?
我高中时候就特别想考上海一所985大学,现在想想,当时确实有些不知天高地厚,高考结局就是我连选择大学的权力都没有,因为第一志愿没录取,只能被调剂,然后就去了一个小地方读了二本。
但是内心极其不甘,在大学卧薪尝胆四年,最终去了985高校的研究生,了却心愿,其中的种种经历也不想多说,归结一句话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来自身边人老师、家人、朋友的支持与鼓励,其实不看好人更多。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考上了我想考的大学,我来了魔都,还记得在考研之前我特意去了一趟上海,一个人从浦西到浦东兜了一圈,你可以理解那种第一次坐地铁的心情么?不好意思去问别人怎么走,看着别人的手势动作,记在眼里,然后模仿着就知道坐了。
还记得那时肯德基还特别火,小地方都不常见,来到上海,一条街上有好几家肯德基店铺,当时我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流,也不知道他们为何脚步匆匆,就是看上去特忙特充实的样子,当时我在心里就暗暗许下愿望,一定要留在这个城市。
当时来上海,我住在一个高中同学租的房子里,她对我说的话,至今我都记得,她说这里是“一个靠能力的地方,只要你能力强,你就会混出个模样”。然后,我和她约定一年之后上海见。最后,我真来到了上海,她却离开了上海。
敲门砖
进了985读研,其实最大的感触就是让你身上加冕了一种光环,很显然,别人看你的眼光都不一样了,但其实我从来都没变过。
不过,在这些高校里也会存在着鄙视链,因为很多研究生会问你本科在哪儿读,当你说出自己从某某学校之后,你能够感觉到他们看你的眼光有些变化,但最后都会客气补一句“你好厉害哇,能从那个学校考到这儿,多不容易”。
我一点儿都不厉害,只是比你幸运一些,仅此而已。
有些东西,总是从门外看着特美好,进去之后发现跟想象中还是有落差,然后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你发现其实你还是赤裸的,赤裸地进了名校,赤裸地走进了社会,这个更高级更复杂更残酷的地方。
如果你是一个从外地来上海找工作的大学生,你的目的或许很简单就是想谋一份工作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在上海985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你出去找工作的时候,你的心理期待值就会更高,所以往往经历的落差就特别大。
我记得在毕业的前一年,我的一个学长正找工作,在一次导师聚餐的饭桌上,导师很生气地质问他,“为什么不去给他推荐的工作。”
我记得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家里很多人就问“工作有没分配”,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工作都是要靠自己拿着砖去敲来的。
不过,听到导师帮学长推荐工作,我还是挺新鲜的,后面一打听才明白为啥学长不愿意去,换我,打死我,我也不会去。一个985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会去应聘学校保卫科科长职位吗?
不过,我导师力推的原因很简单,它能让你在上海落户。敢情读了三年研究生,最终就是为了换一张上海户口,关键学的这专业跟保卫科有啥关系么?
好像很多人都是这么想,因为985高校毕业的学生,按照上海积分制是完全可以落户的,只要有单位接收你的户口,所以很多考研究生的人,说白了就是为了混一张户口。
可惜,我学长不甘心呀,不能抢保卫同志的饭碗,人熬了十几年的职位,就被你一个多读几年书的人抢去,多不公平呢?最后,学长去苏州卖商铺了。
当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要靠自己能力留在上海,绝不麻烦导师推荐工作,不以落户为目标。
找工作
2014年,我正式毕业,我和我的室友开始了各种疯狂的找工作,因为学的专业不是属于那种一技之长的类型,所以找工作几乎是处处碰壁。
当时,找工作我抱着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我要找一个跟写字儿相关的,第二,月薪必须要拿6000,怎么说也是研究生毕业的,让我拿3千的工资,不就是说我的书白读了么。
我的室友,学的是文科专业,找的是会计工作,读三年书的时间全花在考注册会计师上面,直到毕业,证书都还没考到手。
找工作真的很难,尤其是一毕业想找6000的工作更难,因为会为你学历买单的企业真的很少,步入社会看最重的就是经验,好后悔三年期间没去正儿八经找个实习做一做,全在学院里给老师助教打工了,但是那个辅导员留校名额也压根儿不可能留给我。
好吧,继续找工作,目的很简单要留在上海。
不过,你发现其实当你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你哪儿哪儿都会去,只要有机会,我去过北京师范大学面试编辑,去过湖州日报面试记者、去过地产公司面试企划、去过新浪面试文案……企事业单位工作靠我这种硬碰的法儿,进去的概率几乎是0,私营单位要么是环境不好,要么就是压低你工资,最后,我签了中公教育的一个类似于市场销售的岗位,它可以帮我落户,但是薪资只有预期的一半。
拿到合同之后,我去那个地方上了半天班,就辞职了,环境、企业文化等等,让我像只落荒的狗,因为我的985研究生心理一直在作祟,当然,我的落户也就泡汤了。
最后,我误打误撞进了一家公关广告公司,在那之前,我对广告这个东西几乎0概念,当时面试的时候,我就说我喜欢文字,然后给总监看了下我平时写的东西,问了我几个关于专业的人生问题,就被收了,我只能说啥,运气好吧。
而我那个一心想找会计工作的室友,最后签了一个卖保险的工作,也许,是还不够坚持,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就业压力时,人都会容易慌张做出一个仓促的决定,因为学校马上要赶你出去了,因为你要开始自己租房了,所以他们很少会意识到人生第一份工作这个决定,可能会影响接下来一生的事业。
如果你对事业毫无企图心,就此忽略。
在此,我只想劝诫那些即将面临找工作的同学们,对于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你或许会非常迷茫,甚至不知道怎么做选择,但你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热爱的,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者你一定要选择自己擅长的,这样你才能收获最大价值。
切记,不要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工作,否则会后患无穷。
为什么一定要留在一线城市?
前面说了和老同学的约定,以及对这个城市的向往,都是让我留下来的原因,但拥有上海户口并不是我的欲求之事,所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那到底为什么要留在上海?如果再挖深一点儿,可能就是想对自我的一种证明吧,证明我是有能力的,上海这个地方机会多,但是只是针对能够抓住机会的人言,上海这个地方竞争力强,我想每一个想证明自己的人都会对这个城市怀揣渴望,所以我就是想留下来。
不过,我觉得有一个实例,可以很好说明大家为什么要留在上海、北京这样一线大城。我哥有个大学同学,本来在家乡甘肃兰州当公务员当的挺好的,突然某一天,她辞职去了上海,她考上985法律研究生,考了三年才考上,你可以想象其中她经历了些什么。
在上海生活了几年之后,我与她的交流中,能感觉到她就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了,精明、讲究、小资,可能比某些上海人还要上海人。我去过她家一次,外面是那种很破的老公房,房子也不大,就四十平左右,但是里面被翻修的特别精致。
她跟我说当时拼死拼活在上海买房子,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小孩能接收到最好的教育,她都已经想到了上大学的事儿,上海本地人考这些名校肯定比外地人要更容易。
我想,这或许可以成为留在一线城市最好的理由了,改变后代的命运。
因为论钱的多少压根儿不是大城市的优势,地方土豪太多了,但是一线城市的资源、眼界、思想、环境、文化这些软实力,确实是其它地方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