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容易了!值得么?作者于2014年和2017年两次独自踏访阿富汗,看看他怎么回答。
在阿富汗,匪夷所思的事情太多,没有机会去选择什么,也没有必要后悔什么,唯有认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是最好的结果。以“重访贝格拉姆”那个章节为例,“哈桑对我耳语,问我还想不想拍照,说拿出500尼(大约人民币50元)贿赂士兵就能再拍几张。我赶紧给钱后,哈桑就把我拉到一个墙基的隐蔽处,示意士兵望风,让我开拍”。——这是这样的细节,看得我着实为作者捏了不止一把汗。然后,呃,居然找到了一丝熟悉感——曾在吴哥窟的一处钻过类似的“空子”,只是没有他的惊险而已。之后,作者还有跟随军营的士兵们一起参观贾姆宣礼塔的经历——想象下,“两个蒙面的士兵跳到车斗里,架起了冲锋枪,长官招呼我赶快上车,随后五六个士兵也拿着枪跳到车里”,以及,“这个绕行道路真是太艰险了,车速大约只有20公里/时,士兵的枪口颠着颠着就会朝向我,我赶忙得把它拨开”。……等等。
但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当看到图片上通体满被复杂的砖雕图案覆盖,中间(作者认为是顶部,但我感觉是腰以下哈)有一圈蓝色的釉砖《古兰经》经文的贾姆宣礼塔时,我忍不住替作者感慨。繁复的花纹映衬着深谷中孤零零的贾姆宣礼塔,有一种出入世的反差美,令人浮想联翩。之后再看到的其他宣礼塔或是古迹,都没有留给我这么深刻的印象。我想作者也是同感吧,因为本书的唯一一张明信片选用的就是贾姆宣礼塔的图片。
此外,作者在“后记”中提到了我之前读过的原老未的《罩袍之刺》。他坦言,在阿富汗这样一个女性出门极为不便的地方,作为写游记的女性作者的存在非常神奇(我帮他翻译下,应该是非常不容易)。无独有偶,在作者“参观绿松石山遗产中心”这一章节中,我看到了坐在电脑前的阿富汗姑娘,还有正在制作陶器的学徒,她们或落落大方或专心致志,她们的脸庞如明月般皎洁,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