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恨水
“平民百姓求一饱而不能,生活如牛马;上层社会官亦商,商亦官,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中国普遍的用人力来拉车抬轿,是民族一种耻辱,把人当牛马来用。”
气势恢宏,跌宕起伏!小说以抗战时期重庆大后方的百态人生为时代背景。阅读的过程更像是观看一场“话剧”,表演者在舞台上戴上各自的面具,又不时交换着,表演者有从容,有急躁,向着金色的灯光扑去,舞台是四周烟尘滚滚,好似要将台上的人吞没。
小说的情节发展算是出乎意料。以区家受灾为例,原以为会是一个大对比,描写区家苦难之处应该多些,实则不然。我向来觉得小说情节的动人之处在于美好的突然消逝,如《岛》中玛利和她的母亲都是在幸福之中突然被告知患病。而区家虽也有灾后无处容身的描写,但作为苦难,却描写得十分平淡。
小说情节中有矛盾、对比和讽刺。矛盾可以西门夫妇的相处为例,贫困时西门德和太太争吵不休,富贵时两人“相敬如宾”;对比就单以西门德两次进出陆神洲处所受待遇;讽刺可提李仙松等人身份的改变,战争使社会变态不仅是各个阶级的人无不疯狂为钱,也是个人命运的改变。并非认为下层社会的人就没有资格改变,只是当这种改变太过突然和突兀,便当真是讽刺了。
区庄正可谓是小说中最鲜活的一个人物,他庄严正直却并不迂腐;他洞察世事,通达人情,亦能屈能伸;他待子女开明且十分疼爱,虽然不同意亚英从商、订婚,却从不以家长之威加以干扰,且三次进城都是为其奔走。
至于“牛马走”,暂时不知道从何写起,以后再说吧。
2015年5月4日
所谓以后,就是6年过去了,在整理这篇笔记前我都不记得自己看过这本书。
倒是想起王尔德在《少年国王》中的一段话:“他是一个和我一样的人。的确我和他之间就只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区别—他穿漂亮衣服,我却总是穿破衣裳,我饿坏了身体,他却总是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