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思考
“《孙子兵法》是成书的那个年代全球实用主义的一个巅峰”,因为它利用最少的篇幅揭示出最为深刻且丰富的应变智慧。那么《孙子兵法》到底是怎样一本书?从阅读智慧类书籍的方法出发,我们又应该从这本兵家经典中吸收怎样的思维框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拆分和简读这本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稀世名著 ——《孙子兵法》。
原文解读
“《孙子兵法》是成书的那个年代全球实用主义的一个巅峰”,这是我对于这本兵书的评价。当很多不常读书的朋友让我只推荐一本书来读时,我也会毫不犹豫的奉上《孙子兵法》。因为这本书在实用智慧类书籍领域,利用最少的篇幅揭示出了最为深刻且丰富的应变智慧。它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易筋经》,读起来虽快,但想要理清、参透却有难度而且也需要时间。不过一旦参透并运用自如,其释放出的力量难以估量,这也是诸多武林高手对《易筋经》趋之若鹜的原因。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孙子兵法》。
在正式解读之前,我们有必要强调下阅读方法,避免大家错误地套用知识类书籍的阅读方法来阅读智慧类书籍。对于阅读来说,大脑就像一个容器,知识和智慧就像是要放进去的物体。知识的积累好比物体的分类堆放;智慧的积累则要和容器融为一体。知识的使用比较简单,只要在容器内直接提取即可;智慧的使用相对复杂,因为已经融为一体,你都不知道能提取出什么?甚至经常要做相互矛盾的权衡和取舍。知识的积累靠记忆;智慧的积累靠悟性。知识的难度在于梳理,智慧的难度则在于浸润。知识的价值在于确定性,智慧的价值在于批判性。知识的至高境界在于泾渭分明的自由取用,智慧的至高境界在于化为本能的厚积薄发。
以《孙子兵法》为例,单纯地背诵不会带来实际意义。即使能够倒背如流,最终可能还是沦为纸上谈兵。《孙子兵法》的价值说简单其实很简单,只要能把它的思维框架植入自己的思考体系即可,而它的思维框架也并不复杂;但是说困难其实很困难,因为如果它的框架在头脑中浸润的还不够深、不够彻底的话,我们很可能会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不出来。这有点像初学骑自行车,理论知识的滚瓜烂熟并不等同于上路之后的畅行无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古人都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读一本智慧类书籍的原因。理解了知识与智慧的区别之后,我们就来正式解读《孙子兵法》的智慧:
【核心:势】
胜负的核心是什么呢?那就是“势”,我们可以理解为态势,通俗点就是力量对比。我们之所以把“势”解读为“态势”而不是“形势”,是因为里面含有动态的意味。即使这么说,“势”还是有点抽象,于是书中举了一些形象的例子: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强“势”就像是把石头冲起来的强大水流或者拉满的一张弓,再或者像高山上即将滚落的巨石一样。物理学“势能”的翻译正基于此。回到兵法本身,要想赢怎么办呢?那就必须创造至少是暂时性的、局部性的强“势”。《孙子兵法》的其他部分正是围绕“势”来论述的。比如,“知彼知己”具体要知道什么呢?那就是双方的态势,尤其是“始计篇”中所强调的“道、天、地、将、法”;再比如,《孙子兵法》最广为人知的“集中自己的兵力、分散敌人的兵力”出发点在哪儿呢?那就是改变局部之“势”。
既然“势”如此重要,那么成“势”的核心是什么呢?《孙子兵法》里有一句“废话” —— “因利而制权”。
【成“势”的核心—— “因利而制权”】
“因利而制权” —— 根据是否有利,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这听起来简直是一句废话,但要注意,这就是智慧的特点,没法给出具体的方案,只能给出思维的角度和思路。其实当我们用这句话来类比今天硅谷所倡导的思维方式时,就能感到它并不是一句废话。硅谷的倡导是“了解规则、善用规则、打破规则。”
我们知道,强“势”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所处的规则或对战模式 —— 战法。当敌我双方处于同一战法之下时,强弱很容易判断。但是当双方遵循不同的战法时,胜负取决于谁被谁所调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两支军队都执行正面战法时,从双方的人数、装备等方面是可以预测胜负的。但是如果其中一支军队采用更擅长的偷袭或者迂回战法,那么胜负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双方最终在哪个战法下进行决战。亚历山大击溃大流士就是迂回战法击溃正面战法的典型案例。而三国中,孙刘联军之所以能击败数量占优的曹军,正是因为曹军被调动去和孙刘联军打了他并不擅长的水战。试想如果双方在陆地上进行决战,那么结果会怎样?
《孙子兵法》之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说的就是调动对手到自己强“势”的战法中来;而所谓“兵者,以正合,以奇胜”强调的是要创造自己独特的局部强“势”;“避实而击虚”的目的则是误导对手抓不准自己的强“势”之处。当然,自我强“势”也可以通过削弱对手之“势”来实现,像“食敌之粮”、“挫敌之气”、“击敌之虚”、“离敌之心”......
那么,应该从哪些角度思考成“势”的方法呢?这就要谈到“成势的框架 —— 对内与对外”了。
【成“势”的框架 —— 对内与对外】
『对内要蓄势以待发』
对内要怎样蓄势呢?《孙子兵法》列举了很多具体措施,仅举一例: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强调上下一心、将才的选拔和制度的制定,这几点用在商场也可以无缝对接,理想(文化、愿景)、人才和制度当然是三驾马车了。
『对外要动敌而强势』
这部分的方法就更多了,因为“态势”本来就是在双方互动中逐渐形成的某种形势,比如: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虚实的掌握和运用是最好的调动敌人的办法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根据敌我力量对比采取随机应变的动敌策略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夹杂虚实是调动敌人的至高境界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调动敌人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在预测、尝试中确定最终策略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示弱永远是调动敌人的一个不错的战法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调动敌人之军队,不如调动敌人的情感,也就是从内部分化,按照孙子所说就是“用间”
总之,《孙子兵法》强调的就是在战场格局的不断变化中找到自己的强“势”之处并加以充分利用,哪怕它只是暂时的和局部的。关于强与弱的更细致阐述,我会强烈大家去补充阅读另一篇颇为开脑洞的微思考《真实世界的强与弱》,因为这会大大增强你对于《孙子兵法》的领悟。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