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广元人都有“萢儿情结”,每年的这个季节,会尽其所能的选择回家摘萢儿,我也不例外,今年休婚假,刚好赶上萢儿成熟,便马不停蹄的赶了回来。
萢儿,学名为野草莓,分布在秦巴山区一带,宜阴宜阳,生长在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的地方,荒坡、田坎、石缝皆可,生命力极强。
21日下午一到家,我就急不可耐的往山上跑,怎奈一场急雨把我逼退。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就踏上了摘萢儿的征程。下了一夜的雨,让河水涨高了些,但又不至于混浊,放眼望去,山间地头,到处一片洁净如洗的郁郁葱葱。布谷鸟儿在枝头婉转鸣啾。
路边零星的散布着几簇带刺的野花,蜜蜂们正在忙着采蜜。
道路两旁的桑树枝头挂着桑椹,等着人们来采摘。
我们先是沿着河边走,再沿着一条山涧逆流而上。
水流到了陡崖处,便成了一匹白绫似的瀑布,飞流直下。
再往上,是一片人烟稀少的丛林,在那里,我们邂逅了一只肥壮的果子狸。
走了约摸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走到了长萢儿的半山腰。
这些年以来,由于退耕还林,以及人们外出务工的原因,荒地变多了,矮小的萢儿自然竞争不过挨土就能生长的杂草,萢儿能够生长的地儿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远,人们只能翻山越岭的去寻找,去采摘。
挂在低矮茎蔓上的萢儿,像一颗颗珍珠,又像一串串玛瑙,小拇指肚般大小,呈椭圆形,有红色的,也有罕见的白色,红褐色的籽粒儿镶嵌在其表皮,摘一把放入口中,不嚼即化,甘甜微酸,齿颊窜香。
摘萢儿,其实是摘的野趣儿,大拇指和食指垂直相接着放在萢儿蒂部,轻轻一捏,萢儿即成为掌中之物,当你突然发现一颗又大又洁净的萢儿时,激动得直想尖叫。大概是劳动所带来的乐趣儿。
半天的功夫过去了,我们终于摘了小半桶,够一人吃一小碗,解一回馋了。
萢儿的吃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撒上白糖,用筷子搅拌成草莓酱,然后直接实用;
第二种是将草莓酱和入面中,烙成饼,或者蒸成馒头,吃起来酸甜可口,且咯嘣作响;
第三种是将萢儿倒入粮食酒中,泡成萢儿酒。
枇杷几乎与萢儿同时成熟。
我家屋前有一棵枇杷树,别看个头小,结的果实又大又甜,只可惜量有限,只够供街坊邻居解解馋。
趁着天气晴朗,我到处走了走,看见许多花儿正在热烈的绽放,比如蒲公英、牵牛花、野瓜花、荞麦花......还有很多不知其名的野花儿。
下午,我们一行人下河钓鱼,鱼儿不大,但很容易上钩,一会儿工夫就钓了几十条,吹着习习凉风、听着潺潺流水垂钓,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儿。
这些鱼儿,不管是熬鱼汤,还是炸小鱼干,都很可口。
一天的时光在忙碌、充实和欢乐中悄然逝去,吃过晚饭,一轮弯弯的月牙儿已经挂在了天空中,几颗星星若隐若现,眨着机灵的小眼睛。
这时候,要是坐在树荫下,或者仰躺在草地上,听着洼地里虫儿们的低吟浅唱,看着月亮将光芒一寸一寸的洒落在大地上,感受夜风把白天的燥热逐渐的吹凉,专心享受“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清闲时光,那该是人生的一大美事儿。
只是,五月份,远没到需要乘凉的时候,相反,我穿着棉外套。
我躺在床上看着月亮一寸一寸的移动,最后隐入地平线,身上的疲惫也随之卸去。
又是一年萢儿成熟时,在他乡的人儿们,你们想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