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完成今天的校友会演讲任务,虽然上场前紧张到心跳加速、嗝气想吐,但是真正上场人就镇静了。感谢自己,没有拒绝演讲,没有拒绝打破舒适区,没有让自己丢失一次积累经验的机会。
其实,演讲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而且我一开始想象的:师生众多,现场气氛严肃等情况并没有出现。相反,是一个很小众的校友会。也难怪,外语系的学生本来人数就少,毕业后更是分到了祖国的天南地北,甚至很多同学还到了国外奋斗生活,所以能聚到这些人,都已经算是不错了。
同学们的外貌变化倒是不大,除了有人生孩子以后变胖了一点,其他人还是原来那副面孔,还是原来那个性情,似乎看到了年少时的模样。如果再过个一二十年,估计才有差距吧,不管是外貌,还是社会阶层,都会慢慢地改变。
留校做老师的两位同学如今都读博了,其中一个女老师甚至出了两本专业著作,感叹于他们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也督促自己更加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想起当年学外语的时候,我们班就十几个同学,来自三个省份。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心想着毕业后做本专业工作,憧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可是今天发现,现在真正从事马来语相关工作的,只有四五个人,其他人都去了政府部门、国企、外贸公司等地方工作。
用本专业知识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只有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以小见大,其他的专业应该也差不多如此。老实说,我大学所学的专业,和现在的工作算是不沾一点边了。但是我有一个观点,你学过的东西,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候,给你带来惊喜。
比如学外语,让我来到了现在这座城市,做了虽然和专业不相关,却意义非常重大的工作;比如学外语,我得以去国外留学,见识不一样的人文风貌,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让自己保持了非常开阔的胸怀,去接受新的事物;比如学外语,我可以骄傲地自我介绍:“我会三门语言。”人家立马会记住我是谁。
学习外语,或是学别的专业,我认为都是学习一种能力,即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的时候,我们做课题,写论文,要去收集很多的资料,会去解决过程中碰到的很多难题。于是,在这期间,我们就积累了经验教训,积累了学习内化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并且运用到其他事情上。
我认为,这种学习的能力,在进入社会工作以后,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丢失的。虽然我现在已经对曾经学的语言生疏了,但是我学习过程中累积的经验与技能,能够运用到现在的工作生活中,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能够让自己更好地学习处理事情。
所以,不管出来干什么工作,都没必要一定要求做原专业的工作,而是要想着,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你要培养什么方面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去提高这种能力,这才是对以后的工作和人生负责。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9天(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