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电影《偷天情缘》讲的是男主角因为意外被永远留在一个小镇上,时间定格在2月2号那一天。无论他使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包括自杀,犯罪,但是第二天醒来仍旧是2月2号。终于最后他不在选择逃离,而是用心的去观察这一天小镇上到底发什么了什么事情,决定把这一天过的丰富极致。他可以救很多人(因为他已经熟悉的知道何时会有灾祸发生),帮助很多人(因为重复的一天,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每一个人的难处),可以极致的发挥自己的才华(他学习了诗,钢琴,冰雕...)。
而且本来梦寐以求,苦追不到的女生,因为他持续专注的去帮助其他人,而不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女孩身上时,反而因个人魅力吸引了女孩,最终两人走在了一起。直到他把2月2日这一天过的好的自己都不想离开时,时间的日历终于开始启动,走向了2月3日新的一天。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当你选择一天如何度过时,就决定了一天后会有怎样的结果。一天的时光足够有能力反转我们的生活。
下面介绍5种心智,是我们每个人都习以为常的状态,但却不知它正是否定拖累我们活在当下的绊脚石。因为太过于平常而被人忽略。
1.控制不住的抱怨
有没有一种感觉,每次开始抱怨的时候变像山上滚下的石头,越说越上瘾,越说越来劲,尤其若遇到志同道合者,那便是打开抱怨的话匣子,一发不可收拾。无论是对生活工作朋友,包括对环境,天气等任何的抱怨,都必然携带着无意识的负能量。一旦抱怨便让自己沦为受害者。
我们能做的无非是:离开它,解决它,完全接受它。其余的全是废话无效。
离开它:当你选择离开当下的抱怨时,你就扔掉先前的情绪,用全新的情绪判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摆脱当局者迷,寻找更好的办法离开它。
解决它:想到解决,便会充满恐惧,那就让恐惧与当下共存,用心的思考为何恐惧,来源何处,然后全然了解熟悉恐惧后,便会发现恐惧似乎也没那么可怕。
完全接受它:正如《偷天情缘》中所说的,你没有办法改变时,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完全的活在当在,去过好每件事,把每一天都好的不想离开。
2.摆脱不了的压力
曾经有一个教授回学生。“你们知道一杯水的重量吗?” 有人说是30g或者300g。
教授拿着一杯水,端在大家面前说:“无论是30g或300g,让我们拿起来都不会太大问题。但是如果让你举30g的一小个时,你可能会手臂酸痛,如果让你举一天,恐怕会叫救护车。一杯水,会随着你举的时间长短而决定重量。”
压力也是如此,即使很小的压力,长时间举着也会使你疲惫不堪。适时的放下压力,静静地坐公园的座椅上,闭眼放松。当压力的意识袭来时 “你的工作的还没做完?你在浪费时间” 静静地观察它,然后一笑了之。
3.无法忘记的过去
过去是否占据你相当大的注意力 ?回想自己每天的言行和思考,是否经常的谈论它?包括曾经的风光成就,自己的引以为傲的旅途奇遇或者经历的大灾难故事,以及他人给你带来的伤害和恶行,或者自己曾经内疚的事情。在思考这些的时候,是否内心充满了自豪,愧疚,懊恼后悔?
回想整个过程,你都在强化一个自我的虚假感,慰藉着心灵中积累的过去,加速自己的身体的老化。若不信,可以环顾四周看看身边哪些人紧抓过去不放,现在又过的如何。
不是让我们彻底的忘去过去,而是不要无时无刻的陷于过去,只有在需要的时候参考它。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下,感受你的临在。
4.不断忧愁“万一”
总是想着”如果我不..." "万一...” 或者未来虚幻的世界中。但你根本无法应对如此的情形,因为它根本不真实的存在,只是自己的心智投射到未来一个情形,而引来我们恐惧认知的认同感。如图心理幽灵一般。
在我们日常真实的生活中,需要面对应付的是当下的这一刻。问自己当下你有什么问题,而不应是纠结明年,明天,或者十分钟后你有什么问题。
一个很玄学的说法:未来的答案,力量,正确的行动,或资源,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应时而生,不在之前,也不再之后。当你过好每一个当下,那同样同时也用了好的未来和过去。
5.有朝一日的“我会办到”
相对忧愁万一,在有朝一日我会办到之中,回想自己是否被太多的目标所占据,使你把当下当成达成目的的一个手段。你的目标是否夺走了你当下的生活的喜悦,是否增加更多的焦虑和不安,是否无时无刻都在等待。
自己扪心自问,是不是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在当下无论达到何种成就,心里总会觉得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这种习惯可以持续让我们保持对当下的不满意不满足。只能不断的说明我们想要未来,不要现在。
过多的目标,让我们限于无限的等待中。等待目标实现,经济回暖,房价下跌。虽说筹划未来无可厚非,但因陷于过多的等待让自己忽略了当下的,因为只有当下才是自己唯一可以把控和改变的,学会享受当下。
6
愿我们把当下现状过到好的不愿意离开,就是接近新版本的点,才可以跃进更好的未来。每一天都度日如年般的丰富与充实,而非度年如日般的重复。
一旦遇到自己陷于压力,焦虑不安,和迷恋未来时,赶紧的停下来观测内心情感波动。这样的练习进行的次数越多,便会更容易控制自己的心智,当自己处于当下,过好每一天。
如前篇文章所结尾说的: 思考太多不是大多数人的追求,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快乐,但问题是没有思考就没有快乐。本篇的结尾是:思考和行动力运转越快,想法和行动范围也会扩大,完成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
文章传送门:创意思维 | 思考太多,非多数人的追求
我是糕小糕,在这里为你分享感性的人文美学,和理性的实用干货。正所谓:书宜杂读,业宜精钻
你知道吗,你的赞,会让我欣喜若狂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营第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