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一门心理学课程,有一节讲到:过去人们生存面临重重困难,所以人生目标清晰,现在很多人都衣食无忧了,突然就没了目标和动力,所以一边虚度一边焦虑。老师说的意思是:虚度不必自责。他赞同有人把人生比作迪斯尼乐园,喜欢什么游戏就排队玩玩,不喜欢玩就随便逛逛也可以。
我其实曾有过这种虚度的焦虑,但游乐场的比喻和允许虚度的劝慰没能帮到我。
我突然想起来,有个佛学大师说过:人生有三大终极问题,即:什么时候死?在哪死?怎么死?这三个问题强烈地激发了我对生死的思考。
尤其现在,我的人生已经过半,经历过父母先后过世,让我对死的思考更多一些。
我希望能有一部分控制力,来决定自己什么时候死、在哪死、怎么死。特别是怎么死的问题。我希望自己能安详体面地,不给亲人朋友添麻烦地死去。
这么一来,我的下半生的目标就有了。对,就是要“好死”。
为了尽可能实现这个目标,真的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要保持身体的健康,让身体以正常速度自然衰老。
我不想长生不老,那样我才会因为无聊而焦虑。不被病痛折磨才是我努力要做的。其实单单这一个目标就包含了太多要做的事。
我得了解自己的身体,虽然已经使用身体50年了,但对它,我还是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我知道饮食、睡眠、锻炼和心情对身体的健康是有影响的,但具体怎么影响,具体什么样的生活规律更适合我,还是没有定论,也许,这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我细心观察和反思。有时候明明自己已经在锻炼了,睡眠也挺好的,就是突然出了炎症,毫无预先的征兆。证明我还是有一些没做对的地方。
另外,我最要预防的是癌症和艾尔兹海默病。这两个都是最痛苦,最连累家人还很失体面的病。让人不得好死。这种赖活真是一种惩罚。
我还要保持精神的健康,不让自己过分抑郁悲观,除非癌症和老年痴呆无法逆转的情况外,我绝不让自杀的事情发生,因为那会给后人们留下太恐怖的阴影。
而保持精神的健康真的需要有足够的认知和自我修养。是需要不断研究体验的过程。
另外,我还要回馈我的亲人和这个社会。我能保持现在这样和未来希望的那样,都离不开亲人和这个世界给我的付出和善意。
所以,对自己的亲人特别是后代,我要给他们总结我的经验教训,给他们做出榜样。对社会对世界,我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消耗,对周围人对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哇,看看,仅仅为一个“好死”的目标,我得做这么多的努力呢。所以,怎么能虚度呢。怎么能在游乐场里闲逛呢?
如果人生真是游乐场,我也会想办法保持游乐场的秩序和卫生,和游乐场里的人友好相处,尽量彼此合作。为了让游乐场更好玩和舒适,我要仔细观察,提出建议和改造意见。我绝不要无聊的闲逛,我要和游乐场以及里面的所有人建立健康积极的连接。
可是,这个让我觉得兴奋而有意义的目标总是被我时不时地遗忘。我要写下来,经常提醒自己。
记得有人说过,你到底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或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从想象自己的墓志铭开始去确定。假设你死后会有墓志铭,你希望上面写什么?我想,我希望上面写的是:这是一个值得信任和爱戴的人,她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