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也许是真正的主题
朴赞郁导演的作品《斯托克》里,我最震撼的一点是结局处端着枪,瞄准警察时斯托克的从容淡定,直到这一刻,她在杀了叔叔之后,彻底的完成了对自己基因最深处的天性的诠释,一个原本父亲想方设法控制但却被叔叔极力释放出来的本能,电影也在此处彻底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受到知友的启发,我看完电影之后我在想,导演真正想表达的到底是释放还是克制?
想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必须要谈谈父亲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父亲的场景出现的很少,扮演者是我非常喜欢的Dermot Mulroney,能够得到的初步信息是,父亲是镇子上人人称赞的典范;斯托克非常爱与敬重自己的父亲,父亲是她生活最重要的寄托,关系好到母亲都会嫉妒;文章倒叙了父亲是在接弟弟从神经病院出院时候被杀害的。
我眼里的父亲是一个有克制力的男人,他正常的娶妻生子,带着女儿狩猎,告诉女儿,现在做点坏事儿,以防止更坏的事情的发生。妮可基德曼扮演的妻子,明显是一个夫妻关系不和的受害者,嫉妒自己的女儿又傻乎乎的勾搭自己的小叔子,每天下午醒来,评论说她是靠自慰度过漫漫长夜,其实是丈夫的刻意远离造成的,否则丈夫很容易对她产生杀意。父亲的基因里自然是嗜血的,但是他知道该如何以及如何控制。(夹带下私货,Dermot Mulroney选的真的很好,太符合父亲的形象啦)
有一句来自王东岳的非常朋克的话“人性是天性的绽放,人道是天道的庚续”,看完这部电影,我脑海中真的只有这句话。这部电影也没有办法在正常的道德坐标中来衡量,但是导演难道真的想表达的就是一种人性本源的纵情释放么?我认为恰恰相反,他真正赞讼的是父亲这一角色所传达的力量,即使斯托克一个人驾车远去,她将来是会成长为一个叔叔那样的嗜血狂魔还是会像父亲一样的隐忍克制的君子?我更倾向于后者,这也许是一条隐晦的线索,需要着力思考,但是她对父亲的怀念,为父亲报仇,这足以说明她心中的价值取向。
刚刚释放天性的斯托克,就像逐渐成熟,开始认清了自己的我们,有的人努力的自我约束,克服自身的弱点,有的人却在选择时“真正”的尊重了自己的天性,滑向了深渊。
那些做小三的姑娘们,我相信很多人年纪轻轻的时候义愤填膺的表达过对小三的憎恨,但是却逐渐发现了这种“躺赚”来的是多么的容易,从此就着了道入了迷;那些经济犯罪的职员们也肯定在平庸的生活和冒险报复之间思想横跳过,但是最终捍卫道德的力量没有比向往物质利益的念头更强大,所以选择了铤而走险。
可是有一件事情我们必须知道,努力是反人性的,所以想要杰出,我们必须进行刻意练习;大脑是懒惰的,是矫情的,是随波逐流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独立思考和批判性看待事物,我们的身体都更偏爱舒服的姿势,但是非那些持久的认真的训练,好身材终不能达。
很多我们希望的美好都是要克服地球引力、人性的弱点、行为的惯性,所以我们才会痛苦。 但正是因为承受了这份痛苦,我们的人生才最终得到了升华,克服了那些贪嗔痴的欲望。
尽情释放的人生真的很潇洒,但是我相信没有什么比克制自己的欲望所带来的延迟满足更加的令人心动。
也许随心所欲是最底层的逻辑,但是克制才是真正的顶层设计。
不过说实话,那首《duet》四手联谈,我也就看了十几遍吧,Matthew Goode真的帅,并且有车轱辘从我脸上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