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绿的草原一望无垠,远处青山与天际相连,弯弯曲曲的溪水如白炼般点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天与地的交接处有矮矮房屋相伴,马儿在放肆的奔跑,羊儿在热情的吃草,草地上,孩童在幸福的拥抱。
可可西里,不可否认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我初听这个名字时,眼前浮现的便是这般好光景。在我未深入了解这块土地前,我一直这么觉得。然而八千米的高空上不仅有云海,还有冷空气;五千米的深海底不仅有鲸落,还有掠食者。可可西里,也并未向我想象的那般美好。
我是绝对想不到,可可西里是一个地处高原、变化莫测、人烟稀少的无人区。“无人区”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荒凉、恐怖的世界,与这个美丽的名字一点都不匹配。
它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4479米的海拔上,这里依然存在杀戮。
镜头拉进,幼小的藏羚羊倒在血泊里,它呜呜鸣泣,却换来更为致命的打击,一枚子弹冲破长空刺进它的腹部,它减弱哀鸣,停止颤动,阳光折射出它眼中留下的最后一滴泪,它瞑目于这块生养它的土地。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盗猎者最为猖獗的时刻,有多少藏羚羊死于非命,又有多少野生动物死于掠夺。
4479米的海拔上,这里依旧存有人世间最动人的温情。新闻报道,这里依然存有青春的燃烧,巡山队员于这里奉献生命。
“我们希望守护每一只野生动物,没有盗猎,没有非法开采。”
这是一位巡山队员的原话,这句话很简单,却直击人心,这是多少巡山队员的心愿,又是多少巡山队员的执着,这么一句话,就是他们用一生去坚守的初心。
记得我上高中时的一个同学,艺术生学美术,高三那年她画了一幅画,颜料堆砌而成的暗黄色,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凉,无一丝其他生物,灰白色彩交杂,显露出死气沉沉的萎靡质感。
她说:这幅画叫消失的生命。
当时我的想法是艺术生可真古怪,根本没有生灵,却说是消失了。如今,我可能有点理解了,确定是消失了,消失于人的私欲之中。
影片《可可西里》中讲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支巡山队的真实故事,影片中残酷的现实刺痛人的心灵。故事以一个名叫尕玉的记者视角展开,他来到可可西里第一眼见证的便是一个巡山队员的死亡,偷盗分子肆无忌惮地杀掠为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暗红色,尸横遍野的景色大抵也就是如此了。如山堆砌起来的藏羚羊尸体,低空中盘旋的食肉秃鹰,于暗处隐匿的恐怖流沙,才是可可西里的真实模样。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巡山队员入山寻找偷盗者的场景了,一行人自踏入那片土地前就好似已知自身命运,他们每一次入山前的拥抱亲吻,都是在与家人告别。这让我想起那些为国家冲锋陷阵的战士,每一次的提笔都是遗书,每一次的回首都像远逝前的凝望。巡山队员不是战士,但他们一样是英雄。
上个世纪末,国家还未成立正式的巡山队员,那时的巡山队员,没钱、没权、没编制,只有少数人选择守护这块土地,他们有人日日居住于无人区深处,只能与孤独为伴;他们有人只为一个信仰,便可以舍弃一切。那时候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每天都面临着屠杀,数量不足一万只。
如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也早已成立正式的巡山队员守护这片土地。藏羚羊也从之前的不足一万只到如今已接近或已达七万多只,这些都是一代又一代的可可西里人用青春和热血守护换取而来。每个时代都不缺英雄,同样,也不缺自私自利、利欲熏心之人,这里依然存在藐视国家法律、猎杀野生动物的偷盗分子,这里也依旧存有牺牲……
可可西里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愿有一天,可可西里能够如这个美丽的名字一般成为一块净土,愿可可西里没有杀戮、没有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