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缘起是今天看了一个TED视频,讲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演讲者的一个观点是“我做的每件事,花的每一分钟,都是我的选择。我不是没有时间做a、b、c,我不做这些事,只是因为那不是最重要的事(priority)。”举个例子,把电视录制下来回看,每半小时可以节约八分钟的广告时间,一场两小时的电视即可以节约三十二分钟的时间进行锻炼,很划算对吧。可更“节约”的办法是什么呢?对,我不看这两个小时电视(笑。
2018年的存量已经不足1/3,回看元旦写下的新年目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是我没有直接工作,而是选择了读研。然而刚入学,接受了一整周源源不断讲座的新生教育(也是牛逼),给我留下的印象是“push”。不可否认,有内在因素,还有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学院拿出一个公费交流项目为诱惑,选拔依据是量化评分,诸如一篇C刊加几分,院级比赛加几分,国奖加几分……宣讲老师数次提到了倾尽全院财力,项目也为后续求职助力,给人一种很喜欢看大家争得头破血流的样子。
我在一种低迷的情绪中过了几天,不由思考,我来读研的目的是什么?我有必要为了加分做一些并不感兴趣的事情吗(即使它很好,很有用)?我应该违背内心意愿强逼自己吗?
继而,我想到了演讲稿的精髓。节约时间的最好方法是做自认为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正确”的事情——他人再憧憬的东西,假如我不需要不感兴趣,绝不花力气追求,那种什么都想一把抓的做法才是真正浪费时间,浪费金钱。高中时期我不喜欢政治课,但也不得不承认主席的方法论很有用,即抓住主要矛盾。考研时我遵循了这条原则,三个月完成了别人半年没有做到的事情。再引申,购物并不应该盲目追求性价比,而是要选择最能提高效率,收获好心情的物件。早早购买iPad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凭借这件电子产品我在一学期倾听了数十门名校网课;也后悔没有早早地换iPhone,其卓越的蓄电能力带来的方便难以用财务估量的;购买衣服我也不再被“划算”二字迷惑,而是一定要非常喜欢的款式,能下单大牌就绝不走淘宝爆款,绝不将就——一件500元的短袖可以穿50次,对比50元的短袖穿3次变形,选哪个?
拨茧抽丝,迷雾中的思路逐渐清晰,转化为两个简单的问题,一是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二是我该如何做到?
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在我看来是因为高考前我们坚定地往这一条路走,可之后读大学,读研或是工作,选择多元化让人眼花缭乱。走得太远很容易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忘记了最初的目标是什么,陷入无谓的时间浪费中追求本不需要的东西。
不人云亦云,在人群中勇敢表达自己的声音需要时刻清醒的大脑。能及时抽身放弃的勇气,也是很难得的。共勉。
今天是2018年9月14日,是我坚持写作的第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