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痛
最近感觉真的很丧,三十多岁的年龄,面临的已经不是学习课本里需要解决的难题,很多难题无解,或者是很多难题需要穷尽一生的精力去探索,才有一知半解。
生活不易,这个社会上凡是让我们觉得向往想要的东西都需要绞尽脑汁,拼尽全力的去争去抢,那么多人不仅天资比我优秀,动手还比我早,努力程度还比我好,想生存下来,处处都有看不见的压力,让我觉得生而为人,好累。
不去想加班加点也仅能维持生计的工作、不去想越来越难的职务职称、不去想压力大而一直紧绷的神经、不去想挣钱难却花费高的现实状态。。。
好想就那么葛优瘫,以最舒适也最颓废的方式,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干,就那么窝在最舒适的地方,发发呆,愣愣神,思想放空。
可不行,要去上班,还要加班,要接送孩子,以及孩子的各种辅导班,还要见缝插针的去忙活家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精力充沛的孩子需要随时应付,想想都觉得人生好难。
丧,难以承受之重
前段时间打鸡血似的积极向上了很长时间,暮然回首,那些努力好像都是徒然,人都说努力未必会成功,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但努力之后,才发现前者的概率在我身上竟然和后者一样可观。
生活在当下,传统努力已经难以实现生活的质变和阶层的上升了。我渐渐明白,社会成本高居不下,下层通道往上的空间逐渐已经堵塞。
我们都知道"不努力就去死"、"越努力越幸运"诸如此类的励志名言,但是更有把握的是:努力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
但丧,却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因为,关心我们的人:亲人,挚友,他们会因为丧的我们而难过,让他们失望伤心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
好朋友晓丽辛辛苦苦跟了一年的case化为泡影,雪上加霜的是,她熬了好几年的职务升迁也彻底告吹了,长期以来的压力、不满、委屈、愤怒一股脑的涌上心头,回家却又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老公大吵一架后,晓丽甚至觉得生无可恋。
她关机,在外游荡了两天,当她回到家后,看见自己的父母满眼血丝,双眼红肿;老公蓬头垢面,神情憔悴;躺在床上的女儿脸上还挂着泪痕,梦呓般的喊着:“妈妈回来,妈妈回来”
晓丽说那是此生让她最难忘怀的画面,丧,对于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妇,是不可承受之重,会压垮最关心爱护我们的人。
温水煮青蛙的丧里,要么安乐死要么及时跳出
一串微信群都改成“消息免打扰”,以为这样就没有人能够打扰你的日常;谈恋爱心如止水,居家过日子麻木无所谓; 吃什么逛哪里随便挑挑,能消磨时间就行;工作得过且过,还能把人开除咋地……
自以为在乱世中凭一颗强大的心修行,眼里耳中都不染凡尘,实际上,却是放纵自己,对生活无所谓的态度最终是害人害己。
丧,长期的沉浸其中,一个人就成了彻底的废柴,与周围环境甚至是社会的格格不入,会让丧的感觉日益加强,丧的行为更为显著,直到自己对自己形成思维定势:"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躺尸到死亡"。
丧,更多的时候像我们身体里的一种情绪,每个人在遇到委屈、难过、挫折、失望时都会自然而然产生的,多数人把丧过分的夸张、渲染后,沉浸其中而不愿自拔,多次受到打击、失败、否定时更坚定自己是丧的。
丧其实很容易上瘾的,鼓励一个人上进努力很难,但丧能够很容易让人找到认同感,因为生活中的困难挫折数不胜数,遇到的不如意和伤心难过足足让我们有感觉丧的理由。
但面对丧的沉溺,要有足够的警惕,及时跳出。
面对丧,怎么样及时跳出
怎么判断自己沉浸在丧里?
第一,当遇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败时,感觉自己就是个废物。
第二、当你感觉自己丧的情绪越来越严重,甚至不能自拔时。
第三,当你感觉很多人都站在你的对立面,人性可悲时。
第四,当你感觉已经疲惫至极,甚至觉得生无可恋时。
如有以上两点以上,意味着已经明显沉浸在丧里,需要及时跳出,那么怎么跳出呢。
首先,给自己放个假,没有哪个单位或者家庭缺了谁不可,让自己有几天的时间休息挑战,最好有一个旅行让自己放空,旅行回来之后,所有的问题依旧在那里,但不同的是,我们在旅行的路上调整了身心,找到了重新出发的灵感或勇气。
其次,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吐露你的难过、伤心、挫折甚至是失望,你会发现说出来之后,自己心情好多了,或许在交谈过程种你得到了极好的启发和帮助,那些在我们最困难时候帮助过我们的人将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
再次,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轻松、愉悦的,调试一下心情;看一场幽默风趣的喜剧电影,让情绪在电影情节种调升。
第四,跟孩子做一次亲子互动,你会找到最能打动心弦的动力和勇气;跟父母聊聊天,谈谈心;跟爱人进行一次深入的问题探索,你会发现在最亲的人身上,我们能找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生而为人,不如意十之八九,经历丧是一种必然,怎样在丧里找到跳脱丧,继续前行的勇气,是我们必须要有的修为,也是人世历劫助我们飞升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