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表妹打卡了《何以为家》,深为感动,大概最近真的泪点挺低,但是电影也确实值得。一部夹杂亲情,苦难与道义,最后再到法律的片子,被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演绎的可以说超乎想象的神来之笔,到最后回来一查,才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个居住在贫民窟的男孩的真实经历,果然生活才是真正的“神”,“创造”的神,可是我宁愿他们的经历未被创造,宁愿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实在太苦了。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有着太多超越年龄的成熟,原来我以为眼神是这个世上最动人的事情,但是他的眼神,却让我觉得心疼,那种绞心的疼。如果不知道这是真实故事,你肯定也会和我一样,为他的演技所钦佩,然而,现在只会为他的经历而心痛。也许在我们未知的世界里,还有很多人在经历着影片中的苦难,无以为家,也或许更甚而不次之。贯穿影片给人的感觉便是“无力”二字。
很难去评价一个人是好是坏,特别是在一个都不知道是好是坏的时代里,一个不安稳的环境里。我们可以说赞恩有情有义,有担当,勇敢...穷尽一切美好的词都不为过,那他的父母呢?可以说坏吗?他的父母也从未心狠到置自己的女儿于死地,他们也只是把自己所经历的“传承”,尽管这种“传承”在我们看来太过残忍,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并不自知风险和残忍,这才是导致萨哈悲剧的根源。以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思想的枷锁束缚着他们顺从而非打破惯例。大概明白了人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最起码的是非观是最基本的吧。所以我们是真的很幸运,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很幸运,我们所在这个国家很幸运。
主角赞恩,影片中被称为“小大人”,十二岁的年龄本该是过着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小孩却为了生计打工,眼神里对校车的渴望却不可及,为了保护妹妹不被送走,想方设法带妹妹逃走,却还是没逃过命运的玩笑,离家出走又遇到与自己同等经历的母子,不一样的是,多出的那份爱,母亲的爱,亲人的爱。影片中第一次感受到他的眼神闪闪发亮是在母亲在为儿子过生日时,母亲叫赞恩一块吹蜡烛,大概那是赞恩第一次觉得自己被重视,给了他家人的感觉吧。再到后来,母亲被抓,赞恩独自照顾小孩,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去照顾小小孩,确实很让人不可思议,在我看来,他真的照顾的很好,尽了他所有的力量,所以说他有情有义都远远不够形容。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法官在问赞恩,你起诉的理由是什么?赞恩回答,“因为他们生了我。”很难想象,一个人会因为父母给予生命而怨恨,但是生而不养,生而不爱确是导火索。每个人都渴望被爱,尤其是小孩,dependent是他们童年的符号,对于关爱和温暖尤其敏感。有句话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作为父母,如果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不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那确实是从开始就不要给予他们生命是最好的选择。爱从不能以多少来比较,因为每份爱都与众不同。影片中约纳斯母爱已足够令人感动,我无法给予你太多,但是我给你的,是我的全部。而更令人感动的是赞恩没有把这个世界给他的恶意返还给这个世界,而是选择付出自己的爱,他对妹妹的爱,对于约纳斯的爱,都是尽自己所能的给予。
影片的最后,赞恩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为什么说难得?因为他不习惯“笑”这个动作,有点别扭,却发自内心,似乎也代表着他与这个世界抗争的胜利,不需要再躲躲藏藏,有自己的身份,堂堂正正的活着。在遥远的地方为他们送上遥远的祝福,希望他和一样的他们都能各得其所,平安幸福。希望我们自己在未来面对很多选择,不管是生活,爱情还是学业事业,都能做好自己的决定,而后担起自己的责任,以爱之名,去付出,去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