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薇泩铃单月征文」第八期【母亲】
对于母亲的记忆,只能追溯到我四五岁的时候。
从我记事时起,我就和祖母住在一起。听母亲说,我出生在外地的乡村,是父亲工作的地方。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在乡里工作。母亲带着我的三个姐姐和父亲住在一起,住的地方是乡里找的一处农村的房子。因为我是长孙,祖母对我特别宠爱。我两岁的时候,祖母就把我接回老家她的身边。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母亲搬回老家住了。搬回来的第二年,小弟出生了。小弟出生那年,大姐十四岁,二弟才三岁。那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就一个人拉扯着我们姐弟六个。母亲搬回来后,我白天跟着母亲,晚上还是去祖母那里住,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上初中的时候,我离开家到父亲工作的地方上学。
因为我们当时都还小,对于母亲的付出,没有太多的感受。现在想起来,才理解母亲当时的艰难。父亲因为工作的牵绊无法顾及家里的事,但终究不是个称职的父亲。直到大姐参加工作,二姐、三姐也能下地干活了,母亲才减轻了一些压力。
说起来,坚持让大姐上学,是父亲所做的最正确的事情。那时候,老家条件差,很少有送孩子去上学的,特别是大姐这样的年龄段。附近没有学校,最近的学校也要走上七八里地,我们全村就大姐一个上学的。那时候,在我们老家供一个女孩去读书,还读到初中,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大姐上过学,在村里也算唯一一个有点文化的人,当时乡里的老书记带着工作组来村里蹲点,见大姐有文化,也挺机灵,就把大姐带到了乡里。大姐是我们村第一个走出去的人。
母亲性格柔弱,很少与人争执,遇到许多窝心的事,往往也是默默的忍受着。
我们姐弟中,大姐性格开朗,遇事会据理力争,不会刻意忍让,但还算克制有度。二姐性格就有些泼辣,受到欺负挑衅会即刻爆发,不讨回公道绝不罢休。那时候农村都是上班拿工分,有时候大家一起干农活,下班一起回家。有时候是队长给大家分工,也就是分配活,干完自己的活就下班。那天队长分活分的有些偏,母亲说了几句,分到轻巧活的莲娣婶居然大吵大嚷的骂母亲。那年二姐十七岁,听到莲娣婶的叫骂,二姐马上冲上去。正值年轻气盛的二姐,将莲娣婶按在水田里就是一顿揍,还冲着队长直嚷嚷,有你这么分工的吗,是不是觉得我家好欺负。
一顿揍下来,莲娣婶满身泥水,爬起来就觅死觅活的要往一旁的水塘里跳,口中还喊着“我不想活了!”大家一起劝说才算平息了这件事。
那时候,大姐已到乡里工作,父亲虽然在外地,也是乡里的一个公职人员。队长不想多惹事,其实那天队长分工也不是有意偏袒谁,分配活原本就会有出入,轻一些重一些其实也正常。从那以后,队长分工便更加用心了些,乡亲们再也没有和母亲过不去了。
听说了那件事,我们才明白,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母亲的那种艰难。那一次,如果不是二姐当场发飙冲上去,母亲肯定又会忍气吞声了吧。
那时候,父亲回来的时候我们家最热闹。父亲每年回来也就两三次,春节回来住的时间长一些。父亲回来的时候,村里人都会来串门。父亲回来那几天的晚上,我家的堂屋总是挤满了人。来的早的人,坐在我家方桌边的长条凳上,后面来的人或坐着或站着,都在听父亲侃大山。父亲很健谈,在乡里工作这么多年,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说起来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这时候,母亲总是准备些茶水放在桌上,然后坐在堂屋的角落里静静地听。
后来,三个姐姐先后出嫁了,我也上大学离开了家,母亲的日子过的有些孤单起来。好在我上大学没有离开家乡,还在家乡的这座城市里,离家也就二十几里地。周末的时候,我时常回家看看母亲。我和三个姐姐走了以后,家里的房子变得空落落的,我们住的房间都空了出来。虽然地里的庄稼活不做了,家里的菜园还是要打理,农村总是要养一些鸡鸭猪羊的,母亲还是整天在家不停地忙碌着。二弟小弟上中学,白天不在家,也不能给母亲帮上多少忙。二弟快要高考了,考大学也是一件大事情,二弟就更加没有时间来帮母亲了。
每次回去,我总是尽力地帮母亲干一些活。母亲身体原本就瘦弱,还有头痛的老毛病。这些年操劳下来,越发有些憔悴了。
母亲爱唠叨,每次回来就不停地唠叨。
“就知道瞎花钱,买这些东西还不如把钱存起来。”
“毛手毛脚的,让你不要弄,把地里的菜苗都踩坏了。”
每次走的时候,母亲还是唠叨,“别老往家跑,家里又没事,回家还耽误念书。”
但我知道,母亲还是盼着我回家的。
母亲就是这习惯,见到我们这些子女,就会不停地唠叨。也许,这也是她排解孤独的一种方式吧。
父亲退休的时候,单位给父亲分了一套住房,也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母亲便搬到城里和父亲住一起,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父母住的房子是一楼,有一个院子。母亲还是闲不住,种了一辈子的地,见院子外面还有一块空地,便打起了那块空地的主意。那时候小区也没有什么物业管理,母亲便找人在外面砌了一个花坛,那花坛就成了她的蔬菜地。父亲在院子里倒是种了不少花,月季,牡丹,菊花。在乡里的农村工作久了,懂得做农活,种起花来也是触类旁通,院子里的花被父亲料理的井井有条,赏心悦目。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院子里都会有一些应时的花儿开放着,为不大的院子增添了不少生机和色彩。
后来,我们姐弟六人,除小弟大学毕业后去了外地,其余都陆续搬到了城里。平时,大家时常会去父母那里看看,每年除夕都会在父母那里吃顿团圆饭。
每年的除夕夜,我们回家的时候,母亲很高兴,也显得特别唠叨。
“买这么多水果干什么,我和你爸哪能吃这么多,也不知道省点钱。”
“家里刚腌的咸肉,又买这么多肉,净浪费钱。”
父亲也不插话,总是笑呵呵的听着母亲不停的唠叨着。
每年除夕,我们都会在父母那里呆上很久,陪父母边看春晚,便聊聊天,总要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放上几串鞭炮才会离开。
看着我们一个个在她面前转来转去,母亲就唠叨个没完,却唠叨的津津有味,感觉不到丝毫不高兴的神色。
那一段日子应该也是母亲最舒心的一段时光。
母亲是个苦命的人,为我们姐弟操劳了很多年,舒心的日子没有过多久,就被查出来肾有了毛病。母亲一直有高血压,长期吃一种降压药,平时也忽略了检查指标。长期积累的副作用,母亲的肾出了问题,不久就发展成尿毒症。
母亲生病的那几年,我们姐弟几人轮流陪母亲去医院做血透治疗。到后期,每星期要去医院做三次血透。到了血透治疗的阶段,母亲明显衰弱了很多。每次做血透的时候,总会不停的让我们围着她转。一会要吃点东西,一会要喝点水。性格柔弱的母亲却有超强的忍耐力,血透治疗一直坚持了十多年。那段时间,姐弟几个都有共同的感觉,好像母亲比以前更粘人,依赖性更强了。
后来我才体会到,母亲恐怕是有些老年健忘症了,只是本能地想着让我们在身边多呆一会,看着我们在身边忙碌,她心里才更踏实,心情才更舒畅吧。
不知不觉间,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十二年了。现在还时常会想起母亲,想起我那爱唠叨,又有些苦命的母亲。真想再听听母亲那止不住的唠叨的声音,因为母亲的唠叨里有她自己的满足,也有一种特别的母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