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才能真正读进去的书。是的,我说的近期读到的安宁的新作《呼伦贝尔草原的夏天》。
读安宁的这本日记体长篇纪实作品,使人禁不住想到梭罗的《瓦尔登湖》,只不过,梭罗笔下记述的是自己在瓦尔登湖边自力更生、离群索居而留下的性灵文字,而安宁观照的则是呼伦贝尔草原牧民的真实生活。
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虽然在安宁的笔下,记述的是呼伦贝尔草原一个小镇——锡尼河西苏木小镇上,有关当地一些蒙古族牧民的事。然而,求学找工作,借钱办婚宴,结婚离婚,这些惯常的字眼还是难以避免地出现在安宁的笔下。不得不承认,只要是人类,尽管民族不同,生活的地域有别,总会有惯常的命运和相似的遭际,乃至共同的情感。但是,正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当我们强调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的时候,也别忘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正因为这些文字描述的是蒙古族牧民们的喜乐与忧伤,也就难免打上了蒙古族人特有的烙印。
读完全书,蒙古族人对于金钱与时间的模糊不清——他们不会追赶时间,也不会积攒金钱,生活散漫而自足,个性豁达而随性,以及会享受的布里亚特蒙古族人常常因喝醉酒,而冻死在大草原上,还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禁不住停下忙碌的脚步,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享受,什么是命运,而安宁笔下的这个小镇上蒙古族人的生活多少会给人带来一种启迪,一种参照,一种思绪——虽然作为读者的你可能读后只是一时心动,而并不真正去践行——学着像书中的蒙古族人那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一首题为《诗的自白》的诗这样写道:“我不是火∕不能给你光和热∕同时,我也不是黑暗∕不能把你的光辉衬托∕我不是水∕不能湿润你干裂的唇∕我不是花∕不能点缀你寂寞的生活∕我是什么?我是什么?∕像梦没有形,像空气没有颜色。∕我只是想象中的银幕∕任你用生命的光影投射∕但倘若你自己心里的火,已经熄灭∕不要责怪银幕的荒漠。”读安宁的这本随笔集,能深深感受到她发自肺腑的那种深沉的爱,正因为安宁对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她才会不惜利用两年的寒暑假,四度往还,写下这10万字的性灵文字。很难想象,一个“心里的火已经熄灭”的人,不会出现“银幕的荒漠”。同样,一个寡情的人笔下的文章也难以饱含深情,也就难有打动人心的地方。借用著名诗人艾青的一句话,就是“为何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在这本书里,同时还配有安宁自己拍摄的90幅图片,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呼伦贝尔草原的风貌和牧民的生活。尽管如此,依然让人意犹未尽。毕竟,仅仅透过一些文字和图片(无论文字多么动人,图片多么真实)来真正了解一个民族,一些人群,多少会显得有些隔膜。“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俗话在这里同样可以派上用场。也许,借着读安宁这本书带来的心灵悸动,走进呼伦贝尔大草原,去呼吸一下那里的新鲜空气,进而走近那些蒙古族牧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要你“心里的火”不曾熄灭,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更丰饶的收获。
《呼伦贝尔草原的夏天》安宁著 中信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