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给我母亲打电话,接通后她的第一句话一定是:“你有啥事?”过去,一听到这句话,我立刻会很有情绪,有挂电话的冲动,给她打电话就是以这样的情绪开头。
后来,慢慢地,我愿意去看到这是她回应我电话的方式,会刻意去忽略她的这句开头语,情绪慢慢淡化,能心平气和把电话讲完。但,或多或少还是有些不喜这样的对话开启。
一天,在结束和母亲的通话后,我再一次无奈地向对老公、女儿表达:“我真的很不喜欢我妈每次一接通电话就问‘你有啥事’,好像没事就不能给她打电话,好像一打电话就会很麻烦、很打扰她一样。把你一下子推得好远。”女儿回应我说:“妈妈,你知道这是外婆接你电话的方式,我听外婆这样说,我怎么就不会有你那样的感受?你就把‘你有啥事’理解成她在说‘你好’嘛。”
女儿的话提醒了我,让我想去看看为何这句话会如此刺激我?
我看到了这句话瞬间就把我带到一个同一解读模式:在我成长过程中,“永远都在繁忙工作状态中”的母亲,她对我的很多表达,我的解读都是她多么不希望我打扰她的工作,多么不想被她的孩子——我所拖累。(有多少成人不知道自己的话会被孩子怎么解读,这样的解读会带给孩子什么啊?)
后来,和母亲有了一次对话,告诉她每次听到电话那端她开口就问“你有啥事”时我的感受。母亲说:“我问你有啥事,是想弄清楚我可以为你们做点啥?还是你今天计划陪我和你爸出去玩?还是你就是打个对话问候一下?以便我可以提前做准备”。“你希望在通电话的第一时间就可以很清晰是吗?”“是啊。”,我还看到了,这句话里还有“支持、期待、盼望、从容”的表达。而我也看到自己多数情况下打电话之需,就是:表达关心和保持连接。
于是,我和母亲的通话虽然仍常常会以“你有啥事”开启,但我听到却已变成是“你打电话过来我很高兴”。
我的感受,源于我对外在的解读和诠释。我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我可以选择诚实表达自己,可以选择去理解对方,可以选择成长自己去创建更美好、更滋养彼此生命的关系。
感恩遇到非暴力沟通,让我和妈妈有机会“重新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