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高中以后竞争压力会非常大。如果有一天你扛不住了,一定要和妈妈说。你要是想休息就说,哪怕就是一年gap期也没有问题。”
如果你有一个高一年级的孩子,你能这样豁达吗?因为做家庭教育和学习心理的缘故,我确实遇到各种各样的父母。无独有偶,我有个同事,在他女儿刚上高一的时候,他也对他女儿说过类似的话:“孩子,我知道高中的压力大,如果你觉得压力大了、累了,你可以和爸爸说,我可以帮你请假歇一歇。每个月至少有一次休息,当然用不用随你。”我同事的孩子今年高考考了哈工大,而前面这个家长的孩子目前在青岛二中高三稳居年级前五十。
周二上午,应青岛市教科院的邀请,我上青岛电视台《直通高考》做了一期节目。节目除了我,还邀请了二中一位家长。文章开头那句话就是这位家长说的,后来孩子确实表达过很累很辛苦,因为母亲的完全接纳,孩子反而愿意扛一扛再说,最终没有使用这项权利。
只谈学习不谈爱恨情仇是愚蠢的。这是曾奇峰老师在其著作《适度的防御》中的一句话,振聋发聩!不知道能否唤醒一部分家长。
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是需要情感参与的行为。离开了爱,教育无从谈起。三年前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曾经非常担心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失业。这种担心不无原因,疫情来临,不少高校让同学们利用慕课平台学习,那可是不少清北之类的名师课程。倘若人人都能充分利用好网络课程平台,还有我们普通院校老师什么事吗?当时,网络上各种调侃,其中就有一句戏谑的话:“再不复学,我就从清华北大毕业了!”是啊,如果听的课都是清华北大老师的课,可不就是清华北大毕业呢。
然而现实非常打脸,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网课的效果都不好。尤其是那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孩子,此次疫情中招的不在少数,疫情的副作用显而易见。而我也稍加松了一口气,看来清北的孩子不用上网课也可以听到他们老师的课,不是清北的孩子,课放在面前也不知道珍惜。确实也是,这些课程疫情之前就存在过。暴殄天物!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优质课程赫然挂在网上,能被利用起来,有一个非常强的假设,那就是一个人足够的热爱学习和超强的自制力。否则,还真离不开课堂所构建一个条件反射性质的学习环境。感觉很多人类幼崽就像是巴浦洛夫实验室里的那只狗狗,只有在课堂才能进入学习状态,你说是人类的幸运还是悲哀呢?于我,自私一点,那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还能赏我一口饭吃。
然而,这碗饭吃得有点愧疚。貌似利用了别人的弱点欺负人家。我还是希望大部分孩子即便没有清北的命,也有清北的神。也就是热爱学习且有自制力,那样的孩子放在哪儿都不用操心。
解决之道,为人父母就要明白,热爱学习才是最最高级的目标。热爱+学习,可见谈学习离不开爱恨情仇。学习隔离了情感,就成了虐待。回到文章开头,有温度、有情感的父母反而收获了自主学习的孩子。事实上,不少父母是背道而驰的。希望孩子是个学习机器,隔离情感。孩子学累了,稍有吐槽的话语就如临大敌,开始了唐僧般的碎碎念。正因如此,孩子反而被念叨得失去了兴趣。
或许是做咨询的缘故,我总是容易看到一些极端的现象。最严重的一些父母用学习来虐待孩子。比方说,让孩子长时间地只干一件事——学习,周中五天在学校累死累活的,回到家也不让孩子喘一口气;一学期下来,孩子累成了一条狗,假期也捞不着玩。记得一个刚上初一的小女孩哭着跟我说:“我以为暑假怎么也能松一口气,哪知道除了三天去我姨姥姥家玩了玩,剩下的时间,早起晚睡,那和上学有什么两样?”哭得让人心碎!此类父母俨然一个周扒皮,只谈学习隔离情感。孩子没有长工的念想,不敢棍打周扒皮,毕竟这是亲爸亲妈。无以宣泄,最后只能攻击自己,然后长病了。这样的家长干了一件愚蠢的事,把孩子天然的学习动力置换成了被迫学习,最后还闹了一场病。
但凡父母有点同理心,体谅一下孩子的辛苦,给到孩子一些抚慰,孩子就不至于长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治已病不如治未病!三天两头有家长求助孩子不上学怎么办。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哪有那么容易!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已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