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一部书很重要,它就是司马迁写的《史记》,此书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司马迁所在的武帝时代,其间跨度三千多年,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被鲁迅称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如果没有司马迁的这个贡献,秦始皇以前发生的事情,我们可能知道的不多。
周朝的历史共八百年,其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传说春秋的历史,孔子都参与了编写。由于孔子是奴隶主贵族,时刻不忘自己的过去,想有朝一日来个“恢复周礼”,也就是后人说的“复辟”,但是却无能为力。孔子对春秋时代的留恋,曾有人讥之为“春秋大梦”。所以现在都还有人说:“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意思是,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实现,一定要去争取,就只能是孔子那样的“做梦”了。
春秋过渡到战国,有两个显著标志,这是后来的史学家经过争论后达成的一致。一个是“三家分晋”,一个是“田氏代齐。”一个庞大的晋国,被内部的权力争斗,分成了魏、赵、韩三国。曾经第一个“称霸”的齐国,政权居然被别人篡夺。这两件事虽然没什么联系,但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旧有的秩序已土崩瓦解,或者说,保护旧秩序的人已被新势力逼得走投无路,那就只好承认现实了。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说,就是新的生产方式代替了旧的生产方式,如果遇到了阻碍,就要“流血”。
说到“田氏代齐”,那是一个九十年的演变过程,这里无需去探讨。这里要说的,是“田氏代齐”后齐威王时代的事。田氏代齐后,首任的国君是田午,没几年就身亡,于是就把国君位传给了齐威王。齐威王任用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打败了强大的魏国,把魏国的大将庞涓围杀于马陵道。
说到田忌,有一则“赛马”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齐威王和田忌约定赛马,赌注是一“千金”,谁输了谁“买单”。田忌一看,齐威王的马个头都比他的高,这不是仗势欺人吗?但人家是国君,你能怎么样呢?人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总不可能国君在臣子面前“丢面子”吧!?所以田忌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
比赛以“三战二胜”为规则。第一局,田忌输了,这是预料中的事。但是第二局和第三局,奇迹居然出现,田忌赢了。这是怎么回事?齐威王既感到羞愧,也感到蹊跷。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愿赌服输,何况是国君?所以齐威王也就“认栽了”。
田忌为什么得胜的?是因为有“高人”指点,他就是军师孙膑。马还是原来的马,人还是原来的人,但是经孙膑调整了一下布局,把原来的“组合”变了一下,让“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变成“下对上,中对下,上对中”。这样一变,结果却“反败为胜”。这里给我们一个启示,“如何组合”很重要。好的组合,会产生巨大的效益;差的组合,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这方面的体会简直是太深了。在工作中,谁是你的“搭档”,这个人就决定了你们之间的“绩效”如何。如果实力悬殊太大,你会感到“费力不讨好”。两腿沉重,就像拖着一个沉重的“包袱”,又没有实效,还会被领导“不认账”。如果是力量平衡,就会感到是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运用自如,想“打”哪里就“打那里”,毫不费劲,更不会拖泥带水,做起来很轻松。如果是“最佳搭档”,那不用说,简直是“身轻似燕”,事半功倍,有一种“吃铁吐火”的感觉。
在生活中,谁是你的“搭档”,也决定了你的身心健康。谁是你的“搭档”呢?显然是你的妻子或丈夫。如果双方力量不平均,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有时像背着一扇沉重的石板,压得透不过气来。当然,在一家人中,有些矛盾还有别的因素,与组合的“平均与否”没有多大关系。相反的,有的家庭,“强弱组合”反而没有多大矛盾,这可能是感情因素在“作怪”。但是这些,只能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如果长期悬殊,再加上思想问题,可能也会产生矛盾。由于外来因素的影响,人是会“变”的,不能怪“当初的组合”就是一种失策,实则是后来各自的“修养问题”。
说到“组合”,“团队”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团队,其成员组合好了,那会是“无往而不胜”的效果。如果组合差了,那就是一个失败的团队。团队组合牵涉因素很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按照数学的“排列组合”规则,备用的方案实在“太多”,究竟哪一个是最佳的,要“实战”后方能见分晓。所以“经验”很重要。一个领导的能力,实际就是“组合”的能力。对经验丰富的领导来说,再大的混乱局面,只要一组合,马上就井然有序。
在田忌赛马中,我们看到孙膑的组合很苛刻,他不是“走马换马”,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拨弄”,就像后来说的“变戏法”似的。这种情况给我们一个提示,在现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能根据自己的聪明才智,搞出一个“必胜”方案来,那才是真正的“能”!所以,今天看来,“田忌赛马”给我们的感觉是,他哪里是在“赛马”哟?而是在“赛人”,看谁能在强势面前毫不低头,然后“反败为胜”。同时,他又是在“赛智”,看怎样“组合”才是最佳的“优化”。找到了“最佳优化”的方案,才是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