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超负荷信息接收,源于最近的身体状况,以及,近年来呈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流,信息庞大,广告营销信息大幅度超过了有用的信息,无用的消息渠道也爆发式增长,远超于正规的消息渠道数量。
娱乐至上的当今社会,想想是谁决定了你接受消息的源,人人被迫自愿或非自愿接受零碎的信息、填鸭式的信息、下意识暗示的信息、循环无用的信息。
信息涌来,人脑信息过滤器无法过滤超负荷的信息,最后只会头疼,让手机在适当的时候,做回它该做的事。
基于iphone屏幕使用时间进行的统计分析
我的现况
2020年5月24日到2020年6月20日,27天,我 iphone 手机上的屏幕使用时间总时长是 100小时03分钟,也就是27天内总时长6003分钟,平均每天时长 222.333分钟,3.705个小时,3小时42分钟,约等于4小时。
似乎不太合理,为了更科学合理体现出平均总时长,遵循去掉两极原则,27天内最大总时长是6.22小时,最少总时长是1.23小时,去掉最大最小值后,得出来的是 25天屏幕使用时间总时长 92.58个小时,5554.8分钟,平均下来是 222.192分钟,3.7032个小时,3小时42分钟,约等于4小时。
我在移动智能端 Iphone 上平均每周花费的总时长是25个小时10分钟,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总时长就是3小时42分钟。
依据《2019年移动市场报告》表示2018年中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总时长达到3小时左右,中国国内人均总时长花费总时长已经达到3小时30分钟以上;
而《2020年移动市场报告》,2019年中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总时长达到3小时40分钟左右,中国国内人均总时长已经基本接近4小时。
但是依照如此,我平均每天花费的总时长还是超过了2019年全球人均每天花费3小时40分钟,在人均水平上下波动。
既然我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我在手机上的使用时间都去了哪里?
我的手机App
我的iphone手机自从2020年2月份过后,就没有安装游戏app,短视频类的app(类似抖音)我至今还没安装使用过,如果微博也算一个短视频app的话,那就一个了。
通用就是IM类,音乐,新闻,办公,生活类,youtube,浏览器;
第三方的app很少安装使用,个人更偏向于 IOS 原生携带的 App。
app的数量在 20 - 23 个上下浮动
有一个点我有点疑惑的是,我个人认为智能移动终端中最耗费时间的就3类,IM即时通讯、游戏app、短视频类app。总的来说就是社交和娱乐。
但是我只有IM即时通讯类的软件,为什么还是占比这么大?
App消息通知
27天里我手机收到了 4557 则通知信息,平均每周 1139.25 则,平均每天 168.77 则通知消息。
这 4557 则信息里除去工作信息以外,有多少则消息是我需要的?更多的不外乎app的营销信息、广告。
占比最大的微信,分不清是联系人还是公众号的订阅提醒;
占比第二大是纯IM即时通讯 钉钉 ,铁定是工作信息;
消息新闻则是占比第三,是iphone手机上最主要的信息源头;
信息、电话占比处于正常,基于使用防骚扰软件之后得到的效果;
手机拿起次数
由于手机屏幕使用时间缺少了9天的天数,这里就不再展示图表了,简单说一下。
18天时间里,一共拿起手机次数 2382次,平均每天拿起次数 132.333 次,我看了之后觉得非常恐怖,这个数字,我平均每天拿起手机的次数竟然达到132.333次,我每次拿起水杯的次数又是多少,拿起书本的次数又是多少呢?
拿起手机第一时间进入最多的App依次是微信、微博、钉钉、支付宝、图书....
为什么微信总是占比这么大?分析一波。
单独App分析
微信分析
27天里微信总时长 1628分钟, 27小时08分钟, 平均每周6.7个小时,平均每天 60.296 分钟,1.005个小时。
微信平均每天时长占屏幕平均总时长的 27.137%。
微博分析
27天里微博总时长 2086分钟,34小时46分,平均每周 8.691个小时,平均每天77.259分钟, 1.288个小时。
微博平均每天时长占屏幕平均总时长的 34.655%。
微信和微博这两个app占据了平均每天总时长的 71.792%,剩下的28%实属正常范围。
如何避免接受大量不需要的信息
对使用时长过多的app进行了限额;
取消了除IM通讯和纯时事新闻类以外的app通知;
减少拿起手机次数,使用电脑(从事互联网职业)或者其他转移注意力;
减少熬夜娱乐时间,早睡早起,让手机做回它应做的事情;
决定正确的信息源,而不是短视频、娱乐类新闻充斥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