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 Yomu尤木
最近发生了太多和学生有关的新闻。先是江歌案(海外留学当然也算呀)持久霸占舆论风口,然后又出个沅江中学生弑师的惊天大案,今天蹦出来个啥“家长质疑学校收费被踢出群”的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
这些个种种自然会有个公论和评判,我们其实没必要纠结,不管情理选哪边站,触犯了法律的自然要接受制裁后果,撕开了的家校裂痕也要时间来弥补。
我想说的是,为啥我们的教育会弄出很多这样的学生?以往的这些个学生案犯多是“别人家的孩子”,有想法,而且技能点满满的。沅江的这个中学生平时是班级第一,室友说他学习娱乐两不误,学习的时候效率超级高,游戏打得好,追漫画(真TM神一样的存在让人羡慕)。但从新闻来看,他的冲动行为和心理成长问题不无关系,他“只想过简简单单的生活,考个二本”,老师却把他无比倚重——这竟然成了杀掉老师的理由。他的内心经历了什么,不知道。但他的内心一定缺了什么,而教育没能给他帮助。当然这里还是要说句公道话,大多数的我们还是祖国的乖乖花朵啦~
暂且不论以上话题。祖国的花朵们,我们大多经历过这样的教育:小学时排排站,班级里的孩子王永远是那个可怕的存在,怕老师的我曾经有过厌学的经历;中学时沉浸在漫天飞舞如同雪片般的试卷里,不能带手机,不能看闲书。牵牵手、谈恋爱?你想干啥呢。我们沉浸在一个标准化的,集体主义高于一切的长跑模式之中,但凡的任何个性化的成长、情感需求都很少被关注、被重视。的确,当前的社会竞争环境下,这种普鲁士式教学模式虽然颇受诟病,但也没有一个更公平高效的办法来提供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渠道。
一直以来,我反感类似于手机浸水桶,举报学校补习便遭到退学报复的做法。事实上,除非犯有重大过错,否则校方根本无权没收毁坏学生的个人财物,让一个学生退学并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在学校中,很多时候的一些惩罚行为其实是在公然违背法治精神,事实上很多时候学生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甚至合情合理充满正义的。这样有悖教育常理的环境又怎么教育出心理健全的学生?面对问题,孩子无人倾诉,个人的诉求被淹没在集体的口水中。大多数的我们,面对青春期的烦恼和心中的不快,只有默默忍受,丧失正确面对的勇气,在很多问题上变得麻木,少年眼中神光不再,沦为错误行为的顺从者。
教育是美好的,学校传给我们知识,教育我们为人。可惜的是,我们的一些极端例子,对孩子的惩罚手段非常简单粗暴,用暴力去压制孩子,声称“为孩子好”,还能受到家长群众的强烈支持。网络上很多人会反驳类似我这样的观点,讽刺“何不食肉糜”。说这些叉着腰为学生打call的素质教育支持者生活在安逸之中,看不到落后城乡的糟糕状况,不“严格管制”就是让他们没有未来,阴谋论者甚至觉得这是既得利益群体在阻碍阶层自由流动(黑人问号???)。
说到顺从,你有没有想到那个万千表情包里的杨永信?没错,就是那个发明了无敌变态电击疗法治网瘾少年的杨永信。
可能你会觉得,我有点扯远了。砸学生手机,怎么会扯到电疗?我想说,虽然砸手机的过程危害不及电疗,对于结果的影响也没有电疗大。但,此二者的行为与动机,性质上其实是一样的——用简单粗暴的逼迫,来掩盖引导与素质教育上的缺失和懒惰。这么做,结果导致什么?手机,砸了,一台五六千块;大脑,电击了,对认知能力产生损害。在非法暴力的威慑与惩罚下,学生再也不敢违规了,可也仅仅只是“不敢”而已。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也由此萌生,最坏事儿的是,表面上服服帖帖的孩子根本不让你看到他内心成了啥样。
引导与素质教育的缺失,以及长久以来的被压制,使孩子成为表里不一的伪装者。当然,有的家长说了——
如果他逐渐地转好
他要能恐惧一辈子
能工作(的话),也未必是坏事
无fuck说,要求不高,简单粗暴。但这样的孩子心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还能像个正常人一样思考吗?如若不信,为什么“品学兼优”、“乖巧优秀”的药家鑫,会对一个倒地女工连砍八刀?还有前面那很多个惨案。
那些问题孩子,对别人,他不敢;对弱者,他敢。
上面这些个家长,说白了,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能成药家鑫,就够了。
《网瘾之戒》的结尾,柴静向“问题少年”的父母们,提出了一些问题——
在座的家长当中,曾经对孩子使用过暴力的
对孩子有过过度溺爱的
因为以前过于忙自己的事情,而不顾及孩子的
因为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好,而在孩子身上发泄的
经常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在言语中刺伤孩子的
作为父母,不懂得该怎么去和孩子沟通的
在曾经的观念中,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所以可以随意支配的
最后,你们认为以上的问题,跟孩子现在出现的这些问题有关系的,请举一下手。
长期的教育积弊,导致了孩子的种种心理问题。如此大面积的举手率,展示出一个中国真相——从根本上,我们最缺失的,并不是对学生文化的教育,而是对孩子人格和心理的教育。
看到这里,我承认,有人会说我在瞎带节奏:“高中有规定,你违反规定,他开除你,不违法”。说我是个情绪主导者,瞎带节奏抨击教育。但不管现实事件中谁对谁错,如今的环境也确实造成了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我从开头引出那些案例,到说到我们成长中经历的一些教育困境,并不是为了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和戾气。不可否认问题是存在的,从个人主观角度来看,个中误会和错误理解也是有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重新去认识陪伴我们每个人走过来的教育。我们每个人都曾是或仍是教育的接受者,将来为人父母还会成为教育的主导者,难道就能保证种种问题将来不会出在自己孩子身上?
有很多萌萌哒吃瓜群众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作为网络事件的一个普通旁观者,这是我能说的全部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