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

很多年前我还在上中学,有天接到电话说我的阿姨遭遇车祸正在医院抢救,我们匆忙赶到医院,在急救室外面的过道里等待。姨夫整个人都是懵的、神情呆滞。我有点茫然,印象里只觉得过程漫长,时间流逝得很慢。车祸伤到了脑部,比较严重,最终没能抢救过来,我的阿姨就那么离开了。我的妈妈失去了她唯一的姐姐。我的表姐失去了她唯一的妈妈。


这是我三十年生命里经历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死亡事件。死因是车祸,属于“天灾人祸”的一种,由此导致的死亡在所有的死亡事件里属于小概率事件。而我们大部分人,都要经历一个由年轻到衰老,再一步步迈向死亡的过程,这是符合生命的自然规律的“大概率”。

我们都知道衰老和死亡不可避免,从出生那一天开始,每个人都在不断老去。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想,当那一天来临时我们要怎么面对,要怎么去跨过那道生死之门?毕竟在我们的文化里,死亡是一个忌讳的话题。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医学的发达,总觉得当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交给医院就好,医疗手段如此先进,总是有办法把死亡往后拖。于是,不同于以往大部分人的死亡发生在家里的事实,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家里死亡的这个比例降到了17%,而在家中亡故的人,也多是因为死得太突然,来不及去医院。医院在现代成为了一个“起死回生”的地方。

于是,很多人在死亡时是这样的:躺在医院的狭小的病床上、穿着不合身的病号服、身上插满各种管子、边上的医疗仪器还在发出滴滴滴的响声...... 这样的画面,你很难将死亡和优雅、尊严这样的词儿搭上边,医学毕竟不是万能,衰老和死亡才是凌驾在一切医疗技术手段之上的自然法则。

《最好的告别》一书的作者阿图·葛文德作为一名医生,从医者的角度思考,对病人及其陪伴者来说,人生最后阶段真正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他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和人的尊严。书里讲述了美国养老体系与临终医疗的发展与变化,对正在步入老年社会的我们也很具借鉴意义。
书名:《最好的告别》
作者:[美]阿图·葛文德
主编:王一方    翻译: 彭小华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书中大量的个体面对衰老和死亡的事例,这些具体的事例把死亡从哲学的抽象议论、现代医学的技术思维拽回真实的生活中,让你忍不住思考:当选择权还在自己手中的时候,为了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维持生命的品质,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如何有尊严的、优雅的跨过那道生死之门?

文中如实记录了作者同样身为医生的父亲,患病、治疗、临终谈话、善终护理等一系列过程,也记录了身为子女的作者本人在面对父亲的患病、衰老、死亡时的思考。也许我们自己还年轻,但我们的父母正在走向衰老的路上了,当他们垂垂老去,我们是否有能力照顾他们?我们是否知道在他们生命的最后那段时光里,他们是希望穷尽医疗手段尽可能的延长生命,还是尽可能维持生命品质体面离开? 翻开这本承载了一个医生的医学之悟和生命之思的书吧!面对衰老和死亡,如何更好的告别,相信会在你的心中播下一颗思考的种子。

【作者简介】

阿图·葛文德
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哈佛公共健康学院教授,哈佛医学院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病患安全挑战项目负责人,《纽约客》等杂志的医学专栏作家。

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2003年美国最佳短篇奖得主,2002及2009年美国最佳科学短篇奖得主,2009年荣获哈斯丁斯中心大奖,2004年被《新闻周刊》评为“20位最具影响力的南亚人物”之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