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练感悟—咨询师
来访者觉察到当家人有跟自己不同想法的时候,比较容易急躁,希望那个当下更加能稳下来一些。具体聊聊了,也探讨了例外,似乎也没有更多的进展。
经过跟来访者简单介绍了一下外化技术,征求对方同意是否愿意尝试,把这个急躁的情绪外化出来了。先命名,再问问什么时候发现来到对方身边的。说着说着,对方看到它的一些正面积极作用,对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接纳。外化后这样就跳出来看问题,而不是在里面打转、被问题控制。也问到对方,这个情绪问题对她的影响,以及当问题解决了,会有什么不一样?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动力。
顺便复习了一下外化技术。外化,将人和问题分开。在问题的名字前加上那个,如那个担心的,将形容词或者动词转化为名词。什么可以被外化,情绪,人际问题(那个指责),外化可以削弱贴标签、病理化或诊断的影响
叙事里外化的基本流程:
命名:和求助者商定一个问题的名称;先充分讲述他的问题,由对方决定他的问题。
影响:表述问题对求助者生活的影响。工作、生活、人际关系、身体等方面的影响。
立场:请求助者评估这些影响是好是坏。先回顾影响,问问对方你喜欢这些影响吗?对你好吗?通过好坏表达,面对问题有选择,而不是仅仅被问题影响。你怎么看你的这个问题吗?评估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会看到问题的影响不大,并不是什么问题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价值观:请求助者解释评估的理由。是什么觉得这个影响不好呢?找到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讲讲跟这个价值观相关的事情。
约练感悟—咨询师
对于本场约练,一开始对方提到自己的自卑,想超越自卑。我没有从这个地方入手去具体化、好奇,而是更多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优势、资源。因为讨论问题并非就一定会解决问题,而关注正向、建构解决之道才是焦点更看重的,当扩大白了,即看到资源、看到优势,黑自然就小了。解决之道也不一定就跟问题有必然联系。
从观察员反馈的角度,感觉似乎是一个老师看到问题的本质,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可能少了来访者对自我的探索。或许就像刘老师说的,心中有答案也就不好奇了。我对此并没有这样的感受,因为咨询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刻意去引导,只是让对方尝试换位思考,从更多视角去觉察自己的想法。当对方回应后,也尽量贴着对方,而不是无视对方的反馈只管领着对方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同一个来访,同样的话题,可能有多种路径,怎么做都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最终以来访者的感受为主。每个流派其实都有其优势,虽然没有专门学过别的流派,但是如果能用上也未尝不可,现在的咨询其实更为整合,在一个流派上深耕,不意味着别的流派不能用。
约练感悟-咨询师
今天的约练让我特别佩服来访者在学习上的这份努力的精神,同时也羡慕对方的学习能力。来访者要上班,还有两个孩子,不仅要考本专业的证书,还同时在考社工证,还兼顾心理学的学习。对方已经压缩了自己的娱乐和睡觉的时间,这样努力的精神真是让我特别佩服。
更多让来访者看到自己在考试这件事上的优势,当不断说到自己过往考试经历时,来访者就越来对自己越有信心了,自己也梳理出来很多对于考试的成功经验,总之,准备越充分,把握越大,关关难过,关关过,接下来大刀阔斧去干就行了。
相比之下,我时间大把,一个证书也没考。对于考证,我现在想法是,不是为了从事相关的职业,考证的意义不大,不为了考证而考证,要看对自己是否有用,所有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实用性来。结合自己的现状,身体、情绪、个人成长、发掘爱好、照顾家人,是自己接下来生活的主旋律吧,每个阶段重心都不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