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掀起了一阵读书流,“一年读两百本书”“快速读书法”之类的文章和视频刷爆了朋友圈。
天天看不可能不受影响的,而我又不是那种两个小时拆一本书的人,提高读书能力就成了我那阵子最关心的事情。
快速读书的法子我在听书软件买过,在朋友圈大神的公众号溜过。
听书软件那个给出了一个五位一体法,这东西对我来说太过笼统而庞大了,吃不消;朋友圈大神那些都是他们总结的东西,又太过个人化了,我只能挑拣着用。
看了许多之后仍旧觉得自己的读书法不够完善,于是就将爪子伸向了书籍这类。
此书的作者高中不过是排在末尾的学渣,却通过《高分读书法》逆袭,成功考入了日本著名的东京大学,这简直是小说电视剧才会有的情节,任何人看到了这个简介后都想看看此人到底开发出了什么黑科技读书法,我同样也抱着这种心情翻开了这本书,触动比较大的,有以下三点
01、主动阅读与被动阅读
讲解之前先上盘小菜:
我之前在一个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对里边的一张图片印象很深刻:
这是日剧《天皇御厨》的片段。
“相比别人热心给予的东西,人们更珍惜自己拼命去偷的东西”
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是因为我们有逆反心理:潜意识对传授知识的人保持着否认的态度。
第二个是刚需情况:这本书于你不需要或你对这个类别不感兴趣,自然就提不起心情去学习。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理解能力的问题:这就像是升级打怪,只有初级装备装备就想去打高级boss,自然是死得很难看了。
读书也是这么个道理:
你若反感这个作者,书里就算说得天花乱坠,你也觉得是这一把烂菜叶子;
你去啃一本不需要的知识或者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籍,自然也觉得翻页如登山。
假如你没有一点儿心理学基础就想去啃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自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了解自己的水平刚需,也就知道了“主动”与“被动”的区别。按照自己所需所求去阅读,是阅读的一个法门。
02、鱼骨和鱼肉
鱼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一条主骨几根鱼刺支撑起整只鱼,鲜美的鱼肉填满鱼身。
正常来说,我们只吃鱼肉的部分,而将支撑整个鱼的骨架丢弃,殊不知,这鱼骨才真正是使鱼变成鱼的原因。
书本也是一样的。
支撑起整本书的骨架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而“鱼肉”只是作者为了吸引读者而填充进去的血肉。
我们看书的时候不应该只看作者写在面上的词句,而是要深挖埋在“鱼肉”里面的骨架,这样才算是真正读懂了一本书。若是匆匆吃完“鱼肉”将“鱼骨”遗弃,那也只是走个过场,读书也就变成了浪费时间。
打个比方:就拿写文章来说。
你写的文章一定会有个主题思想,要想论证这个主题思想就肯定得找自己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来举例。举例论证由此得来,只不过这个法子用在了读书上,我们和作者调换了视角而已。
再通俗点来说就是把自个当成书籍的作者,用作者的视角去揣测书本的框架,从而捕捉作者的主题思想。
只是稍微转换了一下视角,书本带给我们的感觉却倏然变个样。
03、同时阅读
看到这个要点时我有点惊讶,以前我总觉得读书就得专心致志,读完一本再读下一本才是对这本书最大的敬重,然而作者却告诉我说要同时阅读,这让我比较新奇。
“同时读几本书,不仅可以让你避免产生极端想法,还能让你在阅读时掌握主动权”
看了书中的介绍后,我忍不住也实行起来,挑了一本和《高分读书法》差不多的《樊登读书法》来读,由于同时阅读这个法子在书本的末尾,而《樊登读书法》是一本全新的书,我开始担心我读不过来。
然而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两本都是同类别的书籍,《高分读书法》里边的知识大多数都是重叠的,相当于于快速温习,与此同时我还发现两本书某些见解是背向而驰的,这让我产生了思维碰撞,同时认识到了两本书之间的共同点和分歧点,还可以从中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法,简直一举三得,这个方法大推!
读书其实是多样化的,读书法也是。
它并不是单一或者唯一,我们得学会根据个人的情况来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读。
《高分读书法》挑出来的几点适用于我,或许也适用与你,但却不一定适用于他,面对这种情况时不必过于死板,毕竟,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