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回顾上一讲:
只有写下来才有机会去分类,才能用4D的原则去分类;只有分类完,去推行处理你才能不焦虑。
我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我忙不过来!你觉得自己仿佛是个蜂蜜罐头,身边有无数只蜜蜂争先恐后向你涌来,你都招呼不过来。你在做A的时候想着B,做B的时候想着C,又或者更夸张做A的时候想着BCDEFG,然后A占用的时间就被无限延长,你剩下的BCD又不知道何时能完成,最后生生拖成了重要且紧急。
这画面不陌生吧?我们每个人都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但是其实是有机会避免的。
秘诀就是:
一次只做一件事
你会发现其实专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别说5分钟3分钟都会很累,更别提25分钟了。但是我们的大脑是个超能宝宝,你哄好了它,你会受益无穷。
原先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有些时候一天日程满到爆炸,采访完赶完片子还要赶直播,那时候我们都没有提词器,就是你在一天最后面最累的时候还要坚持集中3分钟的注意力。我虽然没有出现过大脑一片空白很久的情况,但是也出现过恐怖的闪白,就是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你就忘了自己在说什么了,因为精力不足的时候你是很难集中的。所以晚上做直播而且没有提词器,对于一个奔波了一天的记者来说是一件很反人类的事情。而且通常都是忙到最后一秒,直接上直播,大脑没有任何休息的时候。
这是特殊情况,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对自己好一点。绝大多数人精力最好的时候是上午。那最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最难办的那一件事情。只做那一件。
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的《番茄工作法》很著名,一句话概括就是255工作法,用25分钟工作和5分钟休息不断交替进行。很多人不屑,我一开始也觉得没啥了不起。直到自己做了之后才知道有多难。首先25分钟有点长,我屁股做不住,我想看微信,我想看网页,我想查一下脑中刚一闪而过的点子,我想起来我今天还有个啥要干......小学的语文《小猫钓鱼》再去读一下,我们都是那只猫,至少我是!钓着鱼但却被身边的蝴蝶打扰。鱼都忘掉了就光去抓蝴蝶了。
我从4月开始践行严格的255,我还没有做的很好,有些时候依旧抵不住内心的诱惑要去摸手机,都想在手机上涂上辣椒水了。
我大致整理了一下我自己关于番茄钟的感悟:
严格执行255
工作的时候不要登录微信,除非你的255是回复信息,邮件同理
手边准备好随手可记录的纸币或者软件,闪过念头的时候快速记下不要超过3秒
尽量不要上厕所,吃东西,摸脸,捏鼻子
不要忽视那个5
有些时候我做得来劲,会跳过休息。这样很不好,你会发现你的疲劳指数会上升
5分钟一定要休息,一定要离开写字桌,去客厅转一圈,看看花草,眺望远方,还能弹一首曲子,喝水,上厕所
5分钟不能看手机
如果你还在吃同一只青蛙,你其实不能在休息的时候看手机的。因为会打断思路。
当你完成4个255的时候有15分钟休息的时候可以看一下手机
记得预估要多少255
刚开始的时候我预估的不准确,以为4个255可以完成,但是结果吃了8个番茄钟都没完成,累坏了
超过6个番茄钟的内容要拆解,一天内完不成。
不要小看简单,大道至简。简单的背后是不简单。有人因为255番茄法简单就不做了,就想去挑战GTD的系统,结果挫败而归。先从简单的上手试试吧?
其实番茄工作法的学问很多,如果你读透了话。我第一遍读得很快,觉得没什么。后来自己做了之后再读,阅读速度就下来了,发现有很多自己忽视的以为简单的点,所以记得常读常新。我自己是个挺爱偷懒的人,我知道是个坏习惯,得改。毕竟个人的成长你偷懒看似省下的时间,最终都会让你加倍还上。
最后,很喜欢叶老师提到的这句话:
僵化-固化-优化
做不来没关系,先抄!照抄会么?你写下来或者照着做一遍,内心心法就会启动了。然后你会有点感觉,这时候要坚持,固化固化固化。等习惯养成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始优化:)
专注、用心、极致的人生才能不断出成果,加油吧!
参考:叶武滨时间管理10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