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触龙说赵太后》里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每一对父母不得不离开人世的最后时刻内心里最眷恋的最舍不得最放不下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尤其是这个孩子有身体的某一方的缺陷的时候,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庭,有的甚至还没有自己的兄弟姐妹。伴随着自己一天天的老去,都是父母无尽的担忧。
有人说父母一生都是怕孩子的,小的时候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头疼脑热,长大了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青春期担心孩子出门学坏,孩子长大了婚姻问题事业问题,事事都饱含着父母无尽的牵挂。
六岁的时候一场意外,被小伙伴射瞎了一只眼睛,无妄之灾改变了这个小男孩的性格,也改变了这个小男孩的命运,晓宇爸爸和妈妈这一生的辛劳和苦痛也在这个时刻奠定了基调。如果没有意外,也许金晓宇大概率也会有和哥哥一样璀璨的人生,再不济也有中规中矩的人生,读书求学,娶妻生子。
高一的时候金晓宇辍学了,本来以为是一时兴起,其实这已经是患病的前兆了。双向情感障碍,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双相情感障碍虽然成因比较复杂,但是六岁的时候的意外可能也是非常直接的诱因。正常人在身体遇到重创都有可能产生各种情绪的问题,成长期的孩子可能遭受到别人异样的眼神,嘲笑,都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亢奋和抑郁交替出现的症状,情绪没有办法得到控制,破坏性极强,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也没有正常的社交。那个被摔得家徒四壁的家,被砸的电视冰箱,无所事事的在家里神游的时候一定也是金家爸爸妈妈最痛苦最绝望的时候。
金晓宇的妈妈是南京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爸爸也是上海化工学院毕业,晓宇的哥哥也考入了复旦大学,妥妥的学霸基因。正常情况下他们对晓宇也是有期待有要求的,尤其是帮孩子做出详细规划的妈妈,然而在现实面前他们还是妥协了,只要他能活着就好。
生活到这里都是苦的,一望无垠的苦,还好彼此都没有放弃努力。即使今天晓宇的妈妈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起码也给孩子留下了一技之长。
也许是无心插柳,在金家最困难的时期,到处治病要花钱,孩子出门闯祸要赔钱,金爸爸还是竭尽全力竭尽所能满足小宇的要求。金晓宇最大的要求就是买书——英语、日语、古文、围棋、音乐、绘画、地理等,各种书籍买了两百多本。1993年,金爸爸冒着被砸坏的风险,花一万两千块钱给金晓宇买了一台联想电脑。小宇那天高兴地说,“爸爸,谢谢你!”之后,晓宇发病时也摔过东西,但从不碰电脑。电脑成了小宇的另一个世界。他也不玩游戏,主要就做两件事:自学外语、看原声电影。他用了六年时间自学了德语、日语,巩固英语。
当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却又总是不会忘记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10年金晓宇妈妈开同学会回来,一个意外的机会让孩子从此走上了翻译之路。 此后十年里,小宇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一共翻译了22本书。他短暂又高产的翻译生涯,是晓宇全家最难得最幸福的岁月,这个家庭从此有了盼头和温暖的底色,孩子能够专注的去做一件事情。
晓宇的爸爸负责照顾晓宇,充当他身边一切需要他扮演的角色,晓宇的妈妈通过理财想为儿子多留一点钱。投资失利,心里压力过大,晓宇的妈妈犯上了阿尔茨海默症,毫无疑问这个家庭更加的疲惫和雪上加霜。
也许是这一片诚心,最后的几年时光里我们看到了晓宇爸爸对老伴儿悉心的照顾,更惊喜的看到了晓宇也能耐心的照顾妈妈。在2021年,晓宇的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长久照顾病人后的解脱,晓宇的爸爸说我习惯为她活着,哪怕是听见她的呼吸声,咳嗽声,像钟表一样准时的给她翻身,喂她喝水。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爱情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晓宇的爸爸已经八十六岁了,随着老伴儿的离开更是在操心自己百年过后孩子的身后事,我们才得以知道这个虽然有悲伤也温情脉脉的故事,希望举社会之力让孩子能有个更加温暖的依靠。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孩子可能都还有类似的疾病,抑郁症,焦虑症,自闭症,他们甚至还没有这种过人的天赋,也不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不管是网络还是生活中,如果遇到,请给这些人一点温柔,万不可恶言相向。
抑郁,焦炉,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低龄化。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不仅仅是大人所面临的压力大,孩子的压力同样也很大。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孩子出现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父母能够积极找到专业的机构做心理干预,正确的疏导和有效的陪伴也能够减少孩子走上了极端。
山上的树木有高低,十根手指也有长短。在孩子成长的早期,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去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积极乐观的心态,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的时候我们都只能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适应这个社会,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我们要学会退出,不能控制孩子也不能替孩子去做出选择,孩子要过的一定是自己的人生。
愿这些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也愿这些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事情,也愿这些伟大的爸爸妈妈都能平平安安,抱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