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本文为《我的前半生回忆简录》其中的第五篇的片段(共十篇: 童年篇, 青少年篇,高中篇,大学篇,留学篇,抗战篇,工作篇,情感篇,家庭篇,退休篇)
5 留学篇
我在一所很普通的大学里混混度日,大一时,参加了很多并无意义的各种活动。大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里看到有学姐开留学分享的讲座,便好奇地去听了。那时的我幼稚地以为留学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才有的选择,当听完学姐分享她凭借几乎满分的托福GRE,科研论文和绩点 获得3所常青藤名校的全奖直博offer 时,我才知道穷孩子还可以通过极致的优秀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当然现在看都应该是常识),于是靠自己的努力全奖去美国留学这个小小的想法便在我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之后我开始在网上各种搜索留学相关信息,了解需要的前提条件,开始下一盘大棋。我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去提升自己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在保证专业绩点年级top1 的前提条件下,全面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考托福和GRE, 同时挑战各类竞赛、国家级执业职格证书,再找到一切可以参加科研项目的机会,和国内外的同学合作多发表科研论文。找合作过项目教授们写推荐信,准备文书,套磁等等。其实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熬的,我自知自己基础薄弱GT考高分之难,深知普通院校申请的难度之大,几乎牺牲了这几年所有的玩乐时光,在冷板凳上死磕每个还能提升的薄弱环节,时常除了睡觉,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忘我的学习,在学校都是踏着星辰进出去图书馆。放假把自己关在家学习,一连好几天没有和任何人说过一句话。也许这些都像给我的留学嫩芽浇灌的养分。
在大四时我主动放弃保研机会,破釜沉舟式申请了6所美国理想的学校的直博,虽然一波三折,因政策无奈改为硕士项目,好在最终黄天不负有心人,获得4个offer。也许对于其他聪明优秀家境好的人而言,留学只是一个选择,参加培训,找个中介,自然而然的结果。但于我,这是我一个人自己摸索的先驱之路,没有同一学院师兄姐走过的路,没有钱参加培训和买中介服务,连考托福的书都大多是图书馆借的。所以当我收到第一封offer 时,喜极而泣,我像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瞎的人,周围布满荆棘,而这座黑洞即将坍塌,终于可见了一丝亮光,向着亮光奔去奔去,哪怕还又更多的荆棘。十年前我提起想去美国,家人都说不可能。从此我不在提及, 默默蛰伏三年,在收获offer 之后,才敢把我我要去美国留学这件事告诉我的家人,他们那时都不敢相信农村的孩子可以去留学,不仅不要学费,还能领助研或助教的工资。而我在回忆起这一切时才明白周国平说的那句只有经历过极致的苦难的人才懂得,人生的珍贵之处在于,一切不能重来,更不必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