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雍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涉猎文献典籍的学习,并能以礼制来加以约束规范,也就不会违背大道了。
【生涯启示】孔子的意思是说,既要有古典文献、书本知识的大量学习,泛观博览;又能在实际生活中亲身践行,视听言动合乎礼义,两手都要硬,这才是全面发展。少了哪边都不行。对于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两方面入手,除了学习岗位上的知识,对于职业体发展的底层知识点要同样需要重点学习,比如,沟通技巧、团队协作、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基本财务知识等也都是必须要博学的范围,而这些东西学习完成后,要加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不断的练习,才能为我所用,才会适应职场发展。同时,这里也强调了认知的重要性,想要不出现大的错误,首先要先认识到有这方面的知识点可以学习,比如沟通表达技巧中的表扬技巧(事实,细节,对比),如果我学习到了就会知道用合适的方式去称赞别人,即使还不熟练,也知道怎么规避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但如果我都不知道沟通表达中的表扬技巧,也就不能有效的去称赞别人,同时也大概率的会踩到沟通中的大坑,而不利于职场的发展。
而对于我们生涯的学习,也要从文和礼两方面。既要广泛的学习各种知识,包括各种工具模型、优势课程、个人战略课,又要做大量的实践,输出类的做分享,写文章,实际的咨询中应用学习到的各种工具模型会进一步加强我们对于他们的理解和使用。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会支持实践,而实践会强化学习成果,同时又需要更多的学习。有点类似于基础班和实战班之间的关系,基础班为博学于文,而实战班则教我们约之以礼。
2、子曰:“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雍也》
【译文】能够就身边切近的事情做起,这就是仁的方法。
【生涯启示】论语中因为子贡这个人志向高远,孔子怕他不屑于从身边小事和周围环境去着手,所以特别向他强调了“能近取譬”。就是说能从身边、手头的小事开始,一点一点接近、修炼、扩充自己对仁德的涵养。让他从眼前脚下实实在在地一点一点做,一步一步前进,最终学成君子。初入职场或者转换行业的时候,期初都会对新鲜的行业抱有兴趣,然后新鲜度一过之后,就会陷入到重复,简单的小事中,慢慢就会对工作缺少了兴趣,觉得“我怎么可以天天做这些小事呢”,对应在三叶草模型中就是厌倦的情绪表现。但是由于对行业的不熟悉,新手只有从这些简单的小事做起,慢慢的学习到更多的高级知识和技能,负责更多的职能职责,职业的发展才能走的稳,走的远,最终才能成就事业。万丈高楼平地起,能够把一件件的小事情,小目标给做好了,那成功也只是时间维度的问题、
3、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译文】孔子说:多看多听默记在心,终生学习不曾厌烦,教诲别人不曾疲倦,(此外)我还有什么呢?
【生涯启示】这句话是夫子自道,吸收和教授知识对他来说,已经是自然而然的习惯了。那么君子们当然也应该如此,求知而不忧愁,自信又有平常心。“默而识之”这四个字特别传神。孔子就像一块海绵,随时吸收和接受各种信息知识。这句话的道理不难懂。工作中能力的培养就是需要这样一个默而识之的学习态度,在知识层面,由于我们对于一个整体工作的把握还不全面,很难做到从整体、全局来看问题,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这就需要保持好奇之心,多听多看,对于自己不是很理解的知识就先记录下来,等到自己操作验证的时候,运用到一定的程度上,有了自己的理解后,会对以前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了解。而这也是形成自己知识的过程,到这就可以称之为技能了,是自己所掌握的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如果能将自己所学,给总结,归纳出来,形成岗位经验内化、或者企业内训的自己独特的才干优势,那不管是从个人成功还是企业满意来讲,都是希望看到的画面。
4、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
【译文】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道理不能践行,有了过失又不肯改正,这才是我最担心的。
【生涯启示】一个达到“君子”境界的人,也会有忧虑、担心的事情,当君子也没法一劳永逸,必须始终处于一种自觉和自省的状态。现如今很多人,特别是在竞争压力不大的企业中,长时间工作后就容易失去了自我成长,主动学习的态度,表现为对于自身的错误视而不见,对于新的道理、知识不能接受,在现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是多少可怕的一种态度呀,在今天的企业中,一个中关村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年,整个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才是40年。在行业中,如智能手机行业,基本上是7年就换一拨技术、换一拨公司。所有最有危机感的人,应该是那些纯靠年头和资历混到企业中高层,但是又并没有能力脱离职场的人。随着社会的变化,这部分人只能是越来越焦虑,想要跟上社会的进步,唯有修德、学习、行道,改过才是正确的姿势。2500年前,夫子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感悟,身为当今的中国人,更应该努力学习,保持时刻担心的谦逊学习态度。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译文】孔子说:不难到左思右想还想不通时就不开导他,不到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启发他。给他一个方向,他不能从多个方面来理解的,就不再给他讲了。
【生涯启示】孔子这段谈教育经验的话,在今天仍值得我们深思。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你事先不管学生到了什么程度,就把结论、道理随便地直接灌输给他,不但不会帮助学生理解,恐怕还会有负作用,学生不会重视、珍惜这轻易得来的知识智慧。同时我也想到了之前我们在实战答辩环节的一个经典问题,“咨询师在咨询中忍不住要给建议,怎么办?一定不能给建议吗?”,其中的一位同学总结了三个字非常经典,就是:忍,问,给。所谓的忍,就是我们觉得到给建议的时候,要先忍住,首要任务是要先去理解,要把问题澄清清楚,所谓的问,就是接下来需要通过提问,各种各样的技巧,去了解清楚他的情况,同时了解这个人的问题是否紧急,然后看一下他在这个领域的经验啊,包括他的自主思考的主动性如何。最后才是给,那么给在这个建议你提供了之后,一定要有他自己的主观的思考。那比如说在给建议之后,你可以去问一下,“那曾经有人这样做过吗?那你怎么看”,“你觉得其中哪些部分可能适用于你,为什么?”那么,当你有这样的一些追问的时候,来访者对于这个建议,就不再是单方面的接收。他也有了认真投入的思考,这里边哪些适合她,并且为什么。
6、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píng)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述而》
【译文】孔子对颜回说:用我就行动起来,不用我就隐居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吧。子路说:如果统帅三军的话,您和谁在一起呢?孔子说:不靠车徒步打虎,不用舟船只身渡河,死了也不知后悔的人,我绝不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跟我在一起的人,临到大事一定要知道害怕,善于谋划而能成功者才行。
【生涯启示】这里主要有两个成语“用行舍藏”意思就是:任用我,我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我就退隐江湖。这是当时士大夫普遍认可的择业价值观,放在现在还有人保持这样的价值标准,就是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如果在工作中得到他人的认可,即使物质条件并不充实,也会出来工作,而如果工作中得不到他们的认可,即使给丰厚的物料条件,工作起来也没有热情。
而暴虎冯河则是:勇而无谋者,不足以同行。单是莽夫之勇,最终会吃败仗,会给国家人民带来灾难。这就说明在工作中能力维度方面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打仗中仅仅勇猛是不行的,工作中同样只是会一味的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也是不行的,随着职位的提升与职能的增加,就需要更多的能力来匹配公司的要求,如果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就要问问自己是还是能力出现了不足,解决措施也就是一是明确组织的要求,二是根据组织的要求,缺什么就补什么,这样才会做到有勇有谋的职场人士。
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
【译文】孔子说:财富如果可以正当求得的话,哪怕只是个执鞭之士,我也可以从事。如果求不到的话,就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生涯启示】根据《周礼》的记载,当时执鞭是两种很卑贱的职业:一种是天子或者诸侯出行的时候,挥着鞭子让行人让路的人;另一种是拿着鞭子站在市场门口维持秩序的人。2500年前,孔子的就业观还真是又朴实又通达。只要能正正当当地赚到不错的薪水,即使是别人眼里低贱的工作,他也肯去做。实在赚不到高薪呢,他就去干他喜欢的事情。这里夫子给出了个人需求的两个选择标准,一个是职业回馈,一个是个人需求,也就是我们讲的CD模型中的个人幸福线,如果职业回馈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那我们就选择去做,哪怕是刚开始不是很喜欢的职业,但为了眼下的更深层次的个人温饱需求,也是可以接受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夫子的价值观排序基本上经济报酬是首要位置的,但如果这个岗位的经济报酬的回馈还不能满足自己的温饱需求,那宁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就是说,夫子的价值观排序第二应该是追求新意。
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述而》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几个月都尝不出肉的鲜美滋味,说:真想不到音乐之美能达到这个境界。
【生涯启示】孔子是个音乐发烧友。这里说孔子年轻时去齐国,听到的叫《韶》的高雅音乐,而完成沉溺其中。我们讲一个人的兴趣有三个层级,所谓的兴趣三层级,感官兴趣,乐趣和志趣,感官兴趣是一个人对于感官上的刺激而引发的兴趣,短暂而强烈。乐趣就是由感官兴趣发展而来的,能够去付出行动的驱动力。而志趣就是一个人完成沉浸其中,自得其乐的感觉。这里音乐对于夫子来讲,就达到了志趣的境界,除了精通音乐之外,欣赏到美妙的音乐,能够完成激发他的投入程度,达到忘我的地步。这也是我们在职场中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9、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述而》
【译文】冉有问:老师会帮助卫君做事吗?子贡说:行,我来问问先生。进去见孔子说:您认为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那是古代的贤人啊。子贡又问:那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怨悔吗?孔子答道:他们追求仁德,也得到了仁德,他们有什么可怨悔的呢?子贡出来对冉求说:先生肯定不会帮助卫君做事的。
【生涯启示】“求仁得仁”是孔子的一种选择,面对世间复杂多变的各种两难,像孔子这样的君子仁人的价值取向,总会首先从道德高度来衡量,不会仅就实利轻易放弃原则。那面对职场中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也要时刻的保持警觉,特别是在自己比较迷茫的时候,容易受到表面上高薪的诱惑,而忘记了自己内心最需要满足的声音,而且,往往高薪的背后都隐藏着对应的能力要求与资源投入要求,你能否看的清呢?孔子能够保持求仁得仁的价值取向,那我们能不能也保持内心的价值取向,“求仁得仁”而不受诱惑呢?为来访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与能力,听听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就是我们生涯规划师为每一个生涯来访者需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井水,弯着胳膊肘当枕头睡觉,我也能自得其乐。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财富和地位,对我而言就像空中飘散的浮云一样。
【生涯启示】一个真正的君子,在自己的位置上任劳任怨,不会再有其它的非分之想。如果富有,就顺其自然;如果贫穷也没什么,心态照样平和。同样的价值取向对于不同的人就是不一样的结果,“彼之蜜糖,我之砒霜”,有人想要内心充足的生活,即使生活贫苦也无所谓,而有人则想要生活富足,修炼内心不是他的追求,这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世哲学。特别是我们在做咨询的过程,保持中立的心态,每种表象后面都跟着来访者的价值观,只能明确了,才会知道表象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