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接着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于幸福的定义有很多种,世俗中的幸福只是一种情绪——快乐和痛苦。人的很多思想与行为被这两者支配与反馈着。然而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幸福吗,或者说你是快乐的吗?

有一种论调很有趣,说人作为有机生物,随着自然的优胜劣汰,不断的进化,在人体内铭刻下一种奖惩机制——在获取食物和得到性满足后都会有短时间的快感,然而这种感觉不会持续很久,但是却被人深深痴迷着,这样就会促使你想获得更多的食物与性伴侣。于是有这种奖惩机制的人就会得到更多食物,留下更多后代。也许曾经出现过吃一顿饭就很幸福的生物吧,可是后来被自然淘汰了。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电极植入小鼠脑内,其制动开关由小鼠自己控制,踩一下就会放电一次,让小鼠有种兴奋感,而在小鼠旁边放着很多食物,但是吃食物的满足感没有电极产生的感觉强烈,实验结果是小鼠自己不断的踩开关,却不理会食物,终于力竭的瘫下。

所以快乐和痛苦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生物的行为。以前人们的痛苦主要源于战争、饥饿、疾病,饥饿的人如果有口饭吃,百米外的炮弹不掉到身边就会很幸福。可是随着科技的提高,饥饿、疾病、战争的减少,人们真的就更加幸福了吗,让非洲一个贫民幸福,与让一个三餐无忧,位高权重的CEO幸福,哪个更有难度呢?

物质水平的提高不代表幸福指数的提高,例如危地马拉和阿尔巴尼亚这些贫穷而且政局不稳定的国家,平均每年每10万中有1人自杀,但在瑞士、新西兰这些富裕而且和平的国家,平均每年每10万中有25人结束自己的生命。似乎欲望的满足给人的快乐是短暂的,痛苦却是永远的。

幸福是什么,至少不是欲望的一次次满足吧!幸福包含情绪的变化,却不受其支配,这种在人还是动物的时候便已经铭刻在基因中,当我们作为人再次考虑到什么是幸福的时候,更多考虑的应该是人性!当然,也不能完全除去动物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内心的富足程度很大程度影响幸福度,而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包括身体需求和社会认可感需求。这些需求有基本需求和额外需求,额外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欲望的大小,欲望的一次次满足会促进额外需求的一次次增长(在没有内心的干预情况下),而为了满足额外需求的增长,个体付出程度肯定就会增加(如果这种付出程度与内心相违背或者超出了心理预期,幸福感会加快降低,例如事倍功半或者违背内心原则走捷径),可是额外需求的满足又能为一个人的社会存在感加分。所以对于一个世俗人来说,幸福=内心富足程度+社会认可感–为欲望付出程度,然而一个人内心富足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两者。比如所谓的世外高人,其内心富足程度已经远远高于他的付出,因为境界高,付出的反馈不是痛苦,而是修炼提高内心富足程度,无求则无欲,也不需要社会认可感,这种人你能说他是不幸福的?

想从动物做回人首先要直面自己的内心,去聆听一下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看看她是否愿意为了欲望而做出改变,看看她是否营养不良了,灵府的养分是否还富足,这种不断扶正与促进是内心富足的前提。

有求则有欲,欲的性质如何,取决于心态的出发点,而思想是第一反馈,行为是第二反馈,如果反馈与初心相违背,第一反应是矛盾,第二反应是矛盾的处理。人与人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反应——是勇敢的面对,还是妥协后的各种自我安慰和欺骗,而这种自欺就像毒品,一步一步将一个人重新变成一个动物。

如果可以我希望为幸福改写定义:幸福不是为了满足需求而产生的欲望,而是抛去欲望还剩下的单纯情怀,就像春天的精神——锲而不舍,万物生长的不屈不挠,善待万物到善待自己的慈悲为怀,这种由内向外散发出的与物为春才能保持内心的光明。

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无聊的事情,可是内心是多么精彩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邓世伟阅读 861评论 0 0
  •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出生寒门,学历一般的我如何才能获得成功,活出价值。看过了太多的鸡汤,也见过了太多...
    意诚阅读 3,311评论 8 1
  • 一天八杯水❤️ 上午✌️ 8点 第一杯水 10点 第二杯水 12点 第三杯水 下午✌️ 2点 ...
    伊伊go阅读 1,079评论 0 0
  • 今天第二遍听网易杭州研究院产品经理的课程,重温用户需求的部分,又有了新的感受。 俗话说:实践出真理,就算看了几本产...
    茜粉阅读 1,774评论 0 1
  • 这个世界,人人都很忙, 不会有人能一直陪在你的身旁; 这个社会,人人也都很累, 很少有人能时刻将你放在心上。 心理...
    耀磊阅读 2,999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