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是《柔软对话》。它的副标题是:如何优雅而高效地说服他人。
这是我在樊登读书APP上听到畅销书作家林特特解读的一本书。林特特声音听起来温柔而有力,演绎文章逻辑清晰,层层推进,很容易让听众记住书的核心内容。
这是本关于人际沟通的书。关于人际沟通的书,最改变我的是大学时代看过的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书中好多沟通技巧烂熟于心,经常在生活中应用,受益匪浅。尤其是“要多赞美别人,不批评他人。赞美他人时,高声表达,想批评他人时,咬住舌头。批评就像家鸽,最终会飞回自己家中”。受此影响,我与同事们关系相处的比较融切。记得华东大区一同事经常说我,“说话像抹了蜜一样”。
网搜了下,讲书人林特特是合肥老乡。真是意外收货。听书读书还能碰到优秀老乡。下次有机会能当面学习就好了。
《柔软对话》一直畅销三十多年,说明被很多人认可,值得一看。作者汤普森从文学博士转行做警察,跨界成功人士,书中好多案例是他在警察时实际遇到的。
畅销书《像TED一样演讲》说,好的演讲都是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始。
本书也是由一个故事进入主题。小两口吵架报警,作者与一老警察过去。老警察通过冷处理方式,效果奇好。这引起作者思考,借此总结出“柔软对话”概念。
何谓柔软对话,汤普森定义到:换位思考,用对方听的懂的语言,用平静、温和的态度沟通。
柔软对话的好处有哪些?作者又说了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发生他自己身上,所以格外有说服力。
汤普森大学到一个高中去教书,这个班级同学很调皮,对老师做恶作剧,前任老师有被学生用绳子栓住在教室外窗户上,有被学生打;而汤普森第一次上课,就被学生把书撕了。在这种情况下,估计好多老师无法进行下去了,而他用柔软对话方式取得了成功。
林特特在这里补充的即兴喜剧的训练,用yes……and……句式与人沟通。我觉得很受启发,后面多用此沟通方式。人们都不喜欢被拒绝,而这种句式能有效的回避了这种心理。
后面书中介绍到,人们在相处中难免有冲突,产生不快,对抗等情绪。而将柔软对话运用于冲突中,做到“别人有情绪,你没有,你就赢了”。
阳明先生说“不动心”,禅宗修行时,时时处于禅定中,不被外物所扰,说的都是对于情绪最好的控制法。
既然柔软对话这么好,那么如何掌握柔软对话呢?作者分享了四大技巧:
1.千万别说的11句话
① 过来
② 你不懂
③ 这是规矩
④ 不关你的事
⑤ 那你想让我怎么做
⑥ 平静一下
⑦ 你到底有什么问题
⑧ 你总是,你从不
⑨ 我不会重复我的话
⑩ 我都是为你好
⑪ 你为什么不能讲点理
大家对照下,自己平时有没有不经意会说类似的话。
我周围就有这样的一个人,人到中年,一说话就让你感觉堵的慌。记得刚买新房,他过来参观,说我家位置偏,厨房布置不合理。反之,他住在市中心,他家厨房如何摆放的。我们两家孩子在一起玩,难免有争吵,他习惯性把责任推给我家孩子。
仔细研究他的语言习惯,很多有上面语句的痕迹。现在我们两家几乎不来往了。所以有句话说的好,我们要警惕自己说话的方式,不要让自己活成让自己讨厌的样子。
2.善用省略
有时我们说一句话,除了事实部分,还有情绪部分。我们可以把情绪部分的话省掉,只说事实,也会少说很多让我们后悔的话。
林特特举了身边两个朋友说话习惯例子让我们更好理解。一个朋友与人辩论,最后习惯性带个“哼”,让对方感觉被瞧不起。另一个朋友与人发生口角之争时,最后常说“神经病”。这都不是很好的沟通说话方式。
第三个方法,就是善用转述。
转述就是把对话说的话再重述一次,让对方确认,自己说的还对?因为人际沟通中好多误会是彼此理解错了,鸡同鸭讲。而双方还在一个劲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解释,辩解。
樊登老师在《可复制的领导力》说,日本人给员工布置工作,至少要说五遍。让下属重述一次任务描述,遇到什么情况汇报,什么情况自己做主等。这样做,能避免双方理解的偏差,导致沟通障碍。
第四个沟通利器:移情。
作者说:“只有穿上对方的鞋走上几步,你才知道他舒不舒服、痛不痛苦”。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际沟通中,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即是具同理心,才能让对方心甘情愿被说服。
萨提亚.纳德拉,微软第三任总裁,在他的书《刷新》中,描述了他用两个最核心的底层思维,即成长性思维和同理心,重塑微软的文化,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引领微软重生,成为全球市值第三的伟大组织。
汤普森最后是讲到想成为沟通高手,还要掌握沟通的三大技巧:代表、传达、调解以及说服他人的五个步骤这里不展开叙述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看。
现代社会处处需要沟通,我们以戴尔·卡耐基名言结束本文:“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人际关系,15%取决于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