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奶奶跟我说,说她家的孩子呀,整天眼睛就不离开手机,ipad。
只要是在家里,玩这两件东西就够了,从来不看书,一看书就头疼,一看书就犯困。
然后我就问她,那他在家里除了看手机,看PAD和看书,他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吗?
这个奶奶说,没什么别的事情了,就是吃饭睡觉。
我说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也会整天看手机、PAD。
孩子有网瘾,孩子眼睛不离开电子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实生活的无聊。
我们成年人的世界尚且如此,孩子当然更加禁不住诱惑。人的天性就是追求乐趣,逃避无聊。
所以,戒掉网瘾的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让他的生活丰富多彩。
李玫瑾教授曾经讲过一个例子,说有个孩子上网成瘾,后来他爸爸怎么办呢?
就给他报了一个乒乓球班。
报乒乓球班还不行,他还要经常跟这个孩子对打一下,看看他进步的怎么样,能不能打过自己。
结果后来这个孩子好胜心强,花了大量的时间练习乒乓球,就为了打过他爸爸。上网也顾不上了,乒乓球打的也不错。
这是聪明的做法。
我曾经有一个爬山的驴友,也是这样子,他有一段时间工作忙,孩子就上网成瘾,整天手机iPad不离手,然后呢,眼睛看坏了,就开始矫正视力。
后来他正好这一段时间工作不太顺,辞职了。
辞职以后呢,没有什么事情做,而且他经济条件也不错,他就带着孩子四处玩,游泳、打球,爬山、郊游,露营,这个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回家以后倒头就睡,基本没有什么时间看电子产品,有的时候他就把孩子拉到大山里,看蓝天,看草原,看飞鸟、看流云,而且没有信号。
孩子认识了一群驴友,还认识了几个小驴友。时常就约着出去体验各种新鲜的东西。
这个孩子觉得电子产品、虚拟的世界远不如到现实的世界有意思。
网瘾自然就不存在,根本不需要戒。
孩子看电子产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寻求快乐,寻求一个与这个平淡世界不一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他在这个现实中能够体验到丰富多彩,那又何必去追逐这种虚拟的感受呢?
所以我们说,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带孩子去旅行,去见世界,见天地,见众生,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那么至少可以带他去博物馆,可以带他去科技馆,带他去各种免费的公益性的场馆。见识更多他想都没想过的东西。
当然,这是在大城市。
在小城市可能没有那么优越的条件,但至少可以让他去获得更多社交的机会,去见识更多的地方。
哪怕常到亲友家走一走,串一串,,让他有更多的社交,交更多的朋友,到县城里去转一转,哪怕看看县政府,看看县里的学校。
让他去多走一走看一看,多一些见识,多一些现实中的刺激。
多一些刺激,他就会多一些愿望,多一些理想。
在现实世界里有了追求,那么他就会对虚拟的世界,不再抱有那么强烈的依赖心理。
大多数有网瘾的孩子,都是现实过得不快乐,至少不是很快乐。
躲进网络世界,很多时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
毛姆曾经说:读书是为自己的人生,筑起一个避难所。网络同样是一所避难所。
在现实中过得丰富多彩的孩子,又何必去避难的。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芝兰成长